第138章 匹夫之怒(3 / 3)

,聚众起义,登上历史舞台。

【崇祯三年,他加入不沾泥麾下,成为起义军的一员。其手下部队称为“八队”,他本人亦是“猛勇有胆略”,号曰“闯将”!】

水镜之中,李自成的近况已大为改观。从饥肠辘辘的普通百姓成了一支义军头目。紧接着,镜头就聚焦到了另一个人身上。

——那就是大明天子朱由检。

【何止李自成,天下起义军如雨后春笋,北京城里的崇祯皇帝又该如何应对?】【——答案是不如何。】

【不久前才经历了后金围城的他,暂时没有心思理会“癣疥之疾”,只管将之交给下面的官员处理,当务之急在辽东。一怒而杀袁崇焕的他,收获的是关宁铁骑的离心离德,为了抵抗后金,他决定进一步加征辽饷。】

巍峨的大明皇宫中,大明天子朱由检高高端坐,他正在颁布一道加饷的圣旨。

“……乃迩来边患靡宁,军兴益急,户部咨奏再三,请于每亩除见加九厘外,仍再征银三厘,前后共银一分二厘……"

太监宣旨的声音在诸多时空不断回荡。众人大惊失色: “到这地步了,还加赋?”"崇祯皇帝是唯恐这大明江山太稳吗?!"

——都知道后金是心腹大患,加强边军抵抗后金是应有之义,可这兵饷也不该从百姓身上继续压榨,百姓都快被榨干油了!

r />

“一亩地就加征银一分二厘,还有一堆杂七杂八的苛捐杂税,又隔三差五打秋风……皇帝老儿当俺们是聚宝盆不成?"

"把俺卖了都榨不出这么多钱。"田间耕地的农夫一把扔了锄头, "这地不种了!"——赶紧收拾行李带着一家老小跑路吧!这年头,不逃是根本活不下去啊!

而水镜中的崇祯皇帝却自信满满,指望着都快活不下去的百姓还能理解保家卫国的“大义”,就连他的圣旨都是如此自信。

"——凡我百姓,各有同仇之志,能无好义之思?"

听到这圣旨的大明百姓却无动于衷。

——谁不知道关外蛮夷凶残,一旦入关劫掠四方,家家户户都会家破人亡。可如今的日子难道就很好吗?蛮夷尚未入关,他们已是家破人亡流离失所!倘若抵抗蛮夷的代价是收走他们仅有的口粮,叫他们一家老小活活饿死,那他们宁愿不抵抗!

与此同时,辽东,关宁前线。

身着单衣的兵丁们茫然抬头: "辽饷?"那是什么东西?没见过啊!

只听圣旨上报出的加赋,想一想天下百姓的人数,合计起来就是一笔他们想都不敢想的天文数字,对他们来说却无比遥远。

别说是他们,他们那些死去的战友,直到战死的那一日都没见过半分辽饷的影子。最终不过是都进了喝兵血的将领手中。

而许多普通兵丁甚至衣食无着,反而饱受压榨,成了将领手下免费的长工,为其卖力干活,却连吃饱穿暖都不见得能做到。

【也正是这一年开始,杨鹤抚民政策失败,朝廷对待义军的态度转为主剿。在洪承畴的追剿下,大批起义军转向山西。此后,尽管有不少起义军或是被灭或是受降,更多的起义军却顽强生存了下来,且队伍进一步壮大,李自成就在其中——到崇祯五年,他已成为起义军之中崭露头角的一员首领。】

【崇祯六年,噩耗传来。留在陕西的起义军遭到洪承畴残酷镇压,彻底没了声息。而山西的起义军也迎来了朝廷大军的围剿。】

狂风起,旌旗飘,无形的肃杀之气弥漫镜内镜外。令众人都不由肃容以待。

【在朝廷大军的疯狂围剿下,起义军的空间不断被压缩,加之义军盟主王自用病逝,各

路义军时分时合、各自为队,面对朝廷的围剿愈发力不从心.…】

【此时,后有朝廷大军,前有黄河天险,起义军彻底陷入绝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