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靖康之耻(1 / 3)

"!!!"

眼看金军如火焰般席卷过宋朝疆域,将汴京团团包围,不同平行时空,众人心中“咯噔”一声,身体猛地一个激灵:

"来了!"

——北宋灭亡的这一日,终于来了。——令无数人为之奋斗终生,至死仍念念不忘雪耻的“靖康之耻”,就要发生了吗?

【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八月,距离宋金两国议和仅仅过去半年左右,金军便悍然撕毁和议条约,再次举兵伐宋。】

【——完颜宗翰率西路军从云中出发,完颜宗望率东路军自保州出发。两路大军堪称熟门熟路顺风顺水,一路连克太原、洛阳、真定、中山,直抵东京汴梁!】

【此时,宋徽宗宋钦宗父子俱在汴京。自金军退兵后,彼辈“上下恬然,置边事于不问”,一度为权力勾心斗角,岂能料到太平日子竟如此之短?当金国大军卷土重来之际,曾以一力保卫汴京的李纲早已因“专主战议,丧师费财”而被贬出京师,战功赫赫的老将军种师道亦于同年十月病逝而去,还有何人可保卫东京汴梁?】

【尽管手握七万禁军,这对父子仍然慌得像是一个手无寸铁的孩子,面对金军这一“壮汉”的欺凌,连有效反击都做不到。只能寄希望于康王赵构及河北守将来援。】

【左等右等援军不来,惨烈的汴京保卫战再次发生,连昔日宋徽宗赵佶收集天下奇石而建造的皇家园林“艮岳”都被拆毁,以其中石料为砲石,用于弩砲之中退敌。】

惨烈的汴京保卫战在水镜之中出现,火梯、云梯、偏桥、撞竿、鹅车、洞子……一样样攻城器具纷至沓来,而城头之上箭落如雨,大宋军民舍生忘死,奋勇杀敌。

【随着勤王之军迟迟不至,汴京军队数目日损,可战之兵只剩三万人而已。最后,鬼迷心窍的宋钦宗赵桓居然将郭京的“六甲神兵”视为救命稻草,企图倚之击退金兵。于是大开宣化门出击金军,结果却是“引狼入室”,反助金军一举攻破汴京!】

汴京城门轰然洞开,乱兵四处烧杀劫掠,百姓奔走呼号,街头卧尸如麻,太尉姚友仲亦被乱军锤杀,残酷的巷战在城中爆发,死者无以计数。而宋钦宗唯有痛哭流涕: “朕不用种师道言,以至于此!"

冲天的火光映照得汴京城一片亮堂,也照亮了水镜之外一双双通红通红的眼睛

每一次乱世的诞生都伴随着无数人间惨剧,即便已经见过许多类似的人间惨剧,众人依旧做不到无动于衷——这种“美好被摧毁、生命糟践踏”的画面,但凡心中尚存人性的人,都不可能对此无动于衷。

【指挥使都虞侯蒋宣救驾心切,率领数百人冲入祥曦殿,企图护送天子逃走,却被宋钦宗拒绝——此时,高高在上的天子已经无法主宰自己的命运,唯有等待来自金人的宣判,将希望寄托于宋金议和。】

【而金人很快就派遣使者入宫提出议和,并要求太上皇徽宗亲自前往金营谈判。宋钦宗赵桓以“太上皇受惊生病”为借口推托了过去,自身却不得不前往金军大营。】

【依旧是老规矩,除却割地之外,金人还勒索了黄金、白银各一千万锭,布帛一千万匹,宋钦宗赵桓哪里敢有半句反对?】

【当这位大宋天子被金人释放回城,见到久久等待在大雪中迎接他的士人百姓及太学生,真不知他有何面目掩面大哭,将锅都甩到奸臣身上,称“宰相误我父子”?】

出现在水镜中的一幕幕画面如此荒唐——

大宋天子在金军营帐中唯唯诺诺屈膝求和之际,淳朴的汴京百姓还在担心天子的安危,见天子一去不返,一个个忧心忡忡,当天子车驾归来,更是争相前往迎接。

当开封府张榜传出宋金议和的好消息,百姓父老更是喜极而泣,络绎于道, "争持金银、牛酒、彩帛”献予金军,甚至以长竿标挂旗帜,其上书写“某坊某人献物于国相太子元帅,答谢活老小之恩”,一时之间,旗帜满城,仿佛是什么盛大节庆。

谁又能想到,或许就在前一日,他们还曾短兵相接,不知多少人死在金军屠刀之下。此时此刻,这些看似欢喜感激的笑容之下,究竟掩藏了多少的痛苦与仇恨?

难道还真有人发自内心向敌军献钱献粮?

水镜之外的看客不知不觉陷入沉默。他们仿佛在看一出世上最荒诞的悲剧。

那满城飘舞的旗帜,象征的并非宋金之间的和平友好,而是斑斑血泪,是文明被野蛮摧毁,一国帝都遭受践踏,从天子到百姓都不得不讨好敌国以活命的屈辱历史。

然而,百姓如此尚且情有可原,天子屈膝又情何以堪?还有何面目见天下臣民?一时之间,平行时空群情激奋。

/>众人且骂且叹,哀叹百姓的不幸,痛斥大宋天子的软弱,大骂蛮夷的惨无人道。亦有人为汴京百姓感到不值: "这赵宋天子,哪里配得上汴京百姓的一腔赤诚?"

“……”汴京百姓一片默然。

怎么说呢?他们也觉得赵宋天子不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