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新的开始(2 / 3)

国女帝,叶……姓叶的二世,蛮夷之人名字忒难读了,倒也是好生厉害!”

不知不觉间,许多女子的腰杆都挺直起来。事实证明,女子当家并不比男子差!男女之中都有出类拔萃者,武则天不是个例,华夏数千年历史之中,之所以没有第二个武则天,只是因为受规则限制而已。

女帝武则天便大受启发。

——为何西方能有那么多女王,而诸夏只有她一位女帝?根本原因在于制度不同。

诸夏以宗法制为主,只承认父系血缘,不承认母系血缘,自古以来的传统观念便是: “儿子才能延续香火,女儿的后代不是我的后代,儿子的后代才是我的后代。"

因此,皇帝可以一夫一妻多妾,没有嫡子,庶子便是继承人,儿子都死光了也轮不到女儿,还可以选侄子,选旁系的男丁,如此延续下去,不愁没有继承人。

而西方的教义之下,皇帝只能一夫一妻,即便有情人和私生子,私生子也不享有继承权。一旦皇帝的儿子死了,女儿就自然而然拥有继承权,包括皇帝的外孙和外孙女,皇帝的外甥和外甥女……这些在诸夏宗法制中的外姓人,当皇帝没有了儿女,也能轮到他们。

虽然只是浅浅了解了一下,但大家大概明白了东西方的不同。东方继承以姓氏为主,没有儿子就

过继同姓男丁,如此永远轮不到女儿。西方继承权主要看血缘,哪怕是皇帝八竿子打不着的外姓亲戚,都有机会继承皇位,更何况是皇帝的亲生女儿?

就连没有皇室血缘的皇后,只要有人支持,同样有机会在皇帝去世之后登上皇位,俄国的第一位女帝叶卡捷琳娜一世就是典型。这位平民出身、通过美貌辗转几任元帅,最后嫁给彼得大帝的皇后,就被她的丈夫亲自加冕,在其死后当上俄皇。自她开始,俄国短短时间出了四位女皇,最后一位女皇正是闻名世界的“大帝”。

全新的纪录片带给了众人全新的震撼。

女帝武则天甚至因此受到不小的启发:若想延续武周王朝,就必须让母

系血缘也得到承认,推翻只承认夫妻血缘的宗法制,在从前,这是不可能的事情。但现在,似乎有了一丝微不足道的希望。哪怕终她一生都很难,但武则天何惧困难,只怕看不见前路。如今路在脚下,走便是了!

西方的一切对于诸夏之人来说都是如此新奇,尤其是纪录片中的许多女王所生活的时代远比观众所在的时代更接近现代,是以许多人看到的并不是“落后的蛮夷之邦”、而是文明和经济发展无比强盛的西方之国。

这让他们警惕的同时,也刺激到了属于泱泱大国的尊严——诸夏岂能落后于蛮夷?更有人回想起据说未来那个清朝被西方国家打得落花流水,蛮夷在诸夏之地肆虐。

不知不觉间,许多人心中暗自警醒——不能固步自封、闭关锁国,发展的同时还要走出去睁眼看世界,这样才能不断进步!

而“女子也能当皇帝还能干得很好”就是大家观察西方国度所接触到的第一个事实,无论是否赞同,都不得不承认的事实。

除了“女子也能当皇帝还能干得很好”这个概念在许多人心中悄悄种下种子之外,大部分人的注意力集中在西方国家的政体上。

每一个西方国家都有独属于他们的特色,聪明的诸夏之民已经开始汲取他们文化中的精华,学习其中的长处。就好比华夏曾经百家争鸣,而后只剩下儒家一家——但事实上真是如此吗?事实是儒家将属于百家的精华都照抄到了儒家的内容中,通过学习和消化变成了儒家的传承。

这本就是诸夏文明独一无二的特点,容纳万千、同化万邦,取其精华又不失本我。

西汉时代,董仲舒已经开始了他的表演:他与召集而来的儒家之人奋笔疾书,对儒家经典进行新一波演绎——这个不错,是我儒家的了。这个不行,千万不能学,记下来当反面教材还差不多。这个厉害了,嗯,我儒家自古以来就有这样的说法。没错,所有好的东西都是属于我儒家的!

相较于后世已经变得十分僵硬死板的儒学一派,此刻的儒家还保持着相当的活力,大儒们更是一个比一个头脑灵活。此时,这群大儒通过仙人盘点过的诸多后世历史提前开了天眼,又见识到迥异于诸夏的西方文明,眼界大大提高,为了后世长远计,他们要对儒家经典进行全新的注释,让未来的诸夏走上更加光明的道路!

儒家去芜存精、走上新的进化之路的同时,平行时空的才女们也不甘心只是做

做诗文了,有才华横溢的女子萌生了这样一个念头: “当初班昭能续写汉书,我们又为什么不可以写出一部史书来呢?"

——数千年来,诸夏的史书中,历史的舞台上,充当主角的永远是男子,而女子不过是他们的附庸,连配角都称不上,只是史书中无名无姓的龙套,奋斗到最顶端的女子,最后也不过是史书中的反派而已!

究其原因,不过因为封建社会的主导者是男性,史书的记录者同样也是男性。

既然如此,身为女子的她们何不亲自动手,为值得崇敬的女子写史?仙人只盘点了大唐的三位巾帼奇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