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026(2 / 4)

老师也不好当啊! 口干舌燥半天,账房先生们一脸惆怅,小孩子们虽兴致勃勃可还停留在一加二,写阿拉伯数字的阶段。 罢了,一口气吃不成个大胖子,他们以前完全没接触过,慢有正常的事。 “陶管家,拿西瓜来!”讲了一两个时辰,刘子岳也口干舌燥了。 陶管家连忙让人抱了几个用井水冰镇过的西瓜过来,切开请账房先生和孩子们吃。 账房先生们还有些拘束,小孩子就没那么多顾虑了,一个个凑了过来,接过西瓜,高兴地啃了起来:“好甜,好冰啊,真好吃!” 刘子岳也跟着咬了一口,红红的西瓜汁流进食道,凉爽甘甜,好吃,唯一的遗憾就是不够凉爽,应该是井水的温度不够低的缘故。 这时候,刘子岳难得的有些怀念京城。 到了夏日,京城大街上有不少加了冰的小食茶饮,喝一口沁人心脾。而且按照规制,最热的六七八月,他每日都能领到一定份额的冰块,足够他一个人消暑了。 但到了南越这地方,一年四季气候都比较热,冬季没法藏冰,夏天自然也没办法用冰了,热也只能熬过去。 好在兴泰这地方植被茂盛,距海洋的直线距离只有百来里,多风多雨,气温并不是特别高。后世评选火炉城市时,这片区域可是一个上榜的都没有。 吃完西瓜后,日头正盛,天气比较炎热,刘子岳没了继续教学的兴致,让大家回去自己记一记这些数字,明日再来。 小孩子们一哄而散,回去后将这事告诉了家里人。 不知是有远见又或是不肯放弃这个能接触到平王的机会,第二天来的孩子更多了,原先去田里帮忙的大孩子们也来了,中间还夹杂着两个十来岁的小姑娘,人数一下子翻了好几倍,陶余准备的地方都不够用了。 而平王府才刚建好,府邸中并没有比较大棵的树木能遮荫,院子里肯定是不适合学习的。 “殿下,不若让这些小孩子回去。”陶余建议。在他看来,这些不懂事的小孩子们都是来凑热闹的,学不学没有关系。 刘子岳却不愿意打消他们的积极性,摇头道:“不用,昨日来的都坐在这里,其他人安排到回廊的左边,将昨日用过的这块木板挂过去。” 然后刘子岳又点了一个年轻账房先生的名:“朱修林,你去给他们启蒙,先教他们这些数字的读音和所表达的意思,教完后让他们自己用手指头写一写,你就回来。” 这个活儿简单,朱修林去了一刻钟的时间便回来了。 刘子岳这一天继续教一位数、两位数的加减乘除法。账房先生们的进度要快一些,小孩子们,教完了十以内的加减法后,刘子岳让朱修林把九九表写在木板上,让小孩子们背,中午前能完成目标的就额外奖励一块西瓜。 激励制度很好使,小孩子们干劲儿十足,甚至连左边回廊的小孩子记住了十个阿拉伯数字之后也跑了过来,问陶余他们能不能背九九表,背熟了有没有奖励? 几个西瓜,平王府还至于吝啬,这事不用向刘子岳禀告,陶余便自己做主答应了。 小孩子们更来劲儿了,学习劲头比前一天还足。 原本心里还有些抵触这种新的记账方式的账房先生们见状,心里也骤然升起了危机感,他们不愿意学,有的是人愿意,别回头被几个孩子给比了下去,那就丢人了。 于是一个个也卯足了干劲儿,认真学习起来。 第二天的学习效果极为喜人,比第一天进度快多了。 刘子岳非常满意,还让厨房做了些小点心给他们吃。 第三日,刘子岳开始教账房先生们表格和新的记账方式。 账房先生们有算数的基础,并不需要像小孩子们那样从最基础的算数开始慢慢学。他们要做的是熟悉数字,将脑子里惯常用的繁体数字改成阿拉伯数字,这个习惯天天这样集中教太费时了,还不如让他们每日在工作中去习惯适应。 但小孩子们的学习刘子岳并没有就此撂下不管。 最初他教小孩子们只是顺带,也没有长长久久耐心去做教书育人工作的打算,可既然开了头,那就不能半途而废。 刘子岳琢磨了一阵子后,将此事交给了账房先生们。 六名帐房先生,轮流来教这些小孩子们基础的算数,每次半天,六日一轮。起初是加减乘除法,后面是打算盘,再到后面开始教各种记账的方式,如何用表格来记账。 这一教就是一个多月,几乎是采用填鸭式的方法将内容都教了一个遍。 至于效果好不好那就不得而知了,搁到后世,若是系统的教学,得小学一二年纪,花个两年的时间来学习,但古代这条件,就是刘子岳愿意,孩子们的父母定然也是不愿花这么长时间来学习这些东西的。 好在都不是很难的东西,而且在做账房先生前,不少先要去铺子或是账房先生名下做学徒,还有大把的时间学习。 不过刘子岳为了验证一下他们的学习成果,还是在平王府举行了一个小型的考核。 题目很简单,让当天轮值的账房先生在木板上出了二十道题目,加减乘除各五道,限定在一百以内,然后还有一个打算盘的现场考核。 出乎刘子岳的预料,这批孩子中有三个孩子表现得很优异,全做对了,刘子岳让陶余将名字记了下来。 这种无论是对数字很敏感,又或是私底下很努力学习的孩子,都很适合做候补的账房先生,以后有了空缺,就先从这三人中选。 *** 冉文清一开始觉得刘子岳就是无聊了折腾,找点事做,但一个多月后,他发现了用阿拉伯数字记账做账目的妙处。 首先是账本变薄了,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