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全息 始皇穿刘辩3(3 / 4)

鉴历历在目,谁也不敢肯定以后会不会再出现什么外戚、权臣假借皇帝名义招军队入京的操作。万一出现了,还把大汉搞得灭了国,他们这群现在逼逼赖赖的家伙都会成为千古罪人。陛下张口就是绝杀,这谁还敢唱反调啊?算了算了,东都西都都是都城,朝廷具体设立在哪儿都差不多。看他们老实了,始皇满意点头。然后继续宣布道:“朕欲修改律法,以后作奸犯科绝不姑息。什么叛出朝廷、劫掠百姓、勾结乱党之类的,统统给朕滚去修函谷关。”众臣:啊???修什么?什么函谷关?怎么又要修函谷关了??始皇: “朕要重建秦函谷关。”武帝废秦关是要打破关内人和关外人的隔阂,其实不过是走个形式过场。如今大汉已经一统天下四百年,早没了内外之分,重新建关也没多大影响。始皇觉得自己很好说话:“如果诸位觉得这样劳民伤财的话,也可以将汉函谷关扩建加固一下。”众臣:不了不了,那还不如修秦关呢!汉关地理位置是真的不太好,扩建要扩挺多的。陛下如今一副被乱党刺激大发了的样子,不知留下了多少心理阴影,他们也不敢多说。始皇哪里是怕了乱军才修关卡的?刘家皇帝命途多舛,他瞧着觉得以后迟早还要有类似的事情发生。还是多给倒霉后生们准备点保命的东西吧。这样哪怕自己没本事,缩在关中也能多活两年呢。万一就这多支撑的两年,恰好让他们等到了个拯救大汉的能臣,老刘家先祖还得给他磕头谢恩。始皇:朕可真是太善良了。始皇把关注重点歪了的大臣们丢去研究新律法了。朝中多了这么多人,正好可以多几个过去帮忙的。剩下的人不帮忙也可以挑挑错漏,找出不合适的律法再行修改。结果他们挑了半天,挑出来的全是觉得惩罚太重的。始皇死亡凝视:“朕觉得惩罚已经很轻了。”朝臣们感受着前所未有的压力,硬着头皮道:“陛下,这律法太严苛了……”习惯了先帝那种压根不干正事只管胡闹的皇帝,冷不丁遇到个这样的,真的很难承受。始皇丢了一卷秦律的竹简:“看看这个,再告诉朕是否严苛。”朝臣:……秦律其实并不算严苛,对比其他朝代的律法就会发现其实都差不多。毕竟很多朝代的律法本来就是在秦律的基础上改的,再添补一些细节。汉律本身只比秦律稍微宽容一些。但,众人已经习惯了快成摆设的汉律。乍一看到修改后严苛了一些的律法,自然整个人都不好了。所以看完秦律后,众人口风一致:“新律非常合适,没有修改的余地了!就这样挺好的!”始皇:呵。若不是饭要一口一口地吃,他高低得把秦律里能搬的都搬过来用。除却奏律之外,始皇翻阅记载时对秦朝的其他制度也很满意。只可惜不能尽数照搬,让他有点遗憾。他对荀彧等人说:“各地封国实在不利于朝廷统治,日后再有宗亲犯事,一律除国。”灵帝时期除国就除得很随心所欲,毕竟都是宗室远亲,除就除了。这种事情也就爱惜羽毛的皇帝不肯轻易干,不怕被骂的话做起来完全没有压力。众人明白陛下的意思,只是:“远亲的封国收回,还有近亲的封国不断新增,恐怕难以除尽。”比如陛下的弟弟陈留王,就有一个陈留郡作为封地。始皇不为所动:“陈留王被董贼胁迫成为新君,念在他并非自愿,只收回封地作为处罚。”众人:……那陈留王可真是太惨了一点,无妄之灾啊这是。始皇却觉得很合适。原主就一个兄弟,对方没了封地,下一任皇子有没有封地不就是他说了算?他不给皇子封,分封就至少在这一代断了。后头要是那些皇帝继续分封他也管不着,反正他在位的时候想都别想。被荀彧新拉来的郭嘉看热闹不嫌事大。他提醒道:#34;并非只有汉室宗亲才有封地,某些世家手头也有可继承的封地和食邑。#34;虽然并不是每个封了乡亭侯的都能得到对应的乡、亭作为封地。但人群里总有那么几个特例嘛,他们就拿到了封地。始皇:……始皇深吸一口气。可以,很好,不愧是你,大汉。世家手里还有封地,生怕人家当不上土皇帝呢。厉害厉害,亡得不冤。始皇:“既然如此,那将军们外出征战时,就多盯一盯那些有封地的人家吧。”他还不信了,这群人个个都完美无瑕,没犯过罪。要是犯过,就可以将封地顺势收回来。始皇回去继续看秦朝制度了。他得看看秦朝的东西平复一下心情,不然要被气死。等到第二日朝会上,他丢下一个大雷:“朕觉得国号得改改。”t;所有人:!!!“不一行——!”众人差点破音,国号那是能随便改的吗?始自补明器他们·始皇冷眼有他们:“不是把汉给改了。”那也不行!一群老臣立刻站出来据理力争,觉得陛下最近总是想一出是一出,这样不好。始皇却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周有西周与东周,按照这个规律,我汉恐怕也会被后人分为西汉与东汉。”“朕迁都长安,挽大厦之将倾,应与东汉区分开来。与其等后人编个南汉北汉,不如朕亲自起一个更好听的。”原来是说的这个啊。老臣们松了口气,默默站了回去。这个可以有,毕竟只是大汉里的分支而已。要是陛下一上来就好好说,而不是张口一个#34;改国号”,他们肯定不会这么大反应。但是也有人觉得情况依然不妙。陛下之前那么推崇秦制,不会想改个#34;秦汉#34;吧?于是又有人站出来,委婉地提醒陛下,秦汉真的不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