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落入贼手(2 / 4)

的关键。”

庭渊的视线落在了郑南江的身上:“你说是吧,郑解差。”

郑南江不明白他为什么问自己,下意识就接:“对。”

庭渊问张闯:“地字号六间房,你与死者所在的房间相邻,当时你并未睡着,我想问问你听见了几次开门的声音。”

“在尖叫声传出之前的一段时间内,你可听见两次相邻很近的开门声?”

张闯摇头。

庭渊:“那你如何说住在对面的哥舒公子便是杀人凶手,木质结构的房间开门关门都有很大的声响,房间并不怎么隔音,可以说大家只要大点声说话,彼此就能听得见,哥舒公子要在两位官差离开的时间里去完成杀人,那他完全有足够的时间退回自己的房间,为什么要留在房间里面?郑解差说自己进屋时并没发现屋内有其他人的痕迹,那当时哥舒公子应当不在房间里,屋内并没有可以藏得住哥舒公子的地方,除非他会隐形。”

伯景郁赞同地点头。

他倒是没想过从这些角度替自己辩解。

看庭渊如此胸有成竹,伯景郁完全不担心了,而且这个凶手也已经呼之欲出。

这会儿他也算明白为什么庭渊要绕这么大一个圈子了。

如果不这么做,怎么能让凶手放松警惕呢?

张闯还是不明白,“那照你说的,他不是凶手,就只剩下我们三个了,莫不是凶手在我们三个之间?”

庭渊微微扬起唇角。

张闯被吓了一跳,另外两个人住得太远,根本不可能知道两位官差什么时候离开房间,最有可能的,就是他了。

“你不会怀疑凶手是我吧!”

他连忙后退,却被捕头给按住了。

庭渊道:“给他们三个解绑吧。”

张闯挣扎着:“我不是凶手,我根本没有杀人,我比他到房间还晚,你凭什么说我是杀人凶手!”

庭渊:“凶手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也正是这个错误,让我发现了端倪。”

伯景郁这时搭话:“不知道是什么样的错误,能够让我排除嫌疑。”

庭渊道:“我们检查过死者的伤口,一刀割破了大动脉,血液必然飞溅,但现场并没有发现飞溅的血液,地面过于干净,这个凶手过于沉着冷静,他趁死者不注意,从正面一刀抹了死者的脖子。”

“怎么判断是正面割喉的?”

现场有人非常地好奇。

庭院突然拉住郑南江,伸手在他脖子上快速地抹了一下,“如果是从后面抹了脖子,那这个凶手得是个左撇子,死者脖颈上的伤口走势是自右往左,自下往上,下浅上深,这个程度血液必然飞溅。然而现场却是相反的,唯一的合理解释就是血液小范围地喷溅在凶手的身上。”

“因此,昨夜换了衣裳的人,最有嫌疑。”

若说昨夜谁换了衣裳,答案显而易见。

只有陈之和郑南江,因为他们两个人从外面进来时淋了雨,换衣服并不会引起旁人的注意。

这下张闯就算是再不聪明,也能知道是谁杀了囚犯。

“好你们两个狗东西,竟然自导自演地把我们都诓了进去。”

郑南江道:“公子未免太武断了吧,如果真是我们杀了囚犯,何不就地潜逃,要留在这里。”

陈之立刻指着郑江南说:“好你个老郑,亏我那么信任你,结果你竟然要害死我,这一路上你总是看闻人政不顺眼,没想到你竟然抱着这样的心思,想要杀了他嫁祸给我。”

郑南江果断承认:“不错,人是我杀的,我看他不爽很久了,这个狗官压榨百姓,他不死不足以平民愤。”

陈之一副痛心疾首的模样,“为什么,你为什么要杀了他?私杀官员是要诛九族的。”

郑南江无所谓地说:“我是孤儿,一命换一命,也值了。”

曹县令没想到这个案子走向是这样的,“给我拿下。”

郑南江被官差们抓住。

曹县令道:“想不到这个案子如此曲折,最后竟然是自导自演。”

庭渊:“曹县令,这个案子,可不止一个凶手。”

曹县令:“凶手不是都已经认罪了吗?”

庭渊缓缓走向陈之。

郑南江见庭渊往陈之那边走过去,忙喊道:“此事是我一人所为,人是我杀的!与他无关。”

庭渊站在陈之面前,问他:“你可知道自己是哪里暴露了吗?”

陈之:“公子说笑了,人不是我杀的,我有什么暴露的?”

庭渊:“方才我说昨夜换过衣服的人身上的嫌疑最大,陈解差还记得你做了什么吗?”

陈之:“我什么都没做。”

“这正是你的破绽之处,任何人被冤枉了,下意识的反应都应该是替自己辩解。”

如伯景郁,如张闯,他们都是第一时间会为自己辩解,只不过两人的态度不同,一个平淡无奇,一个歇斯底里。

昨夜换过衣服的,只有他们两个官差。

庭渊:“郑解差还替自己辩解了一下,陈解差倒是一点不替自己辩解,在发觉事情要暴露的时候,你第一时间做的是将责任推到郑解差的身上,而他上一瞬还在替自己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