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章 渠穆拔剑斩何进董卓进京立新帝(2 / 3)

三国骁雄韩遂 姚戎 2318 字 7个月前

六玺,皆用白玉刻成,螭虎纽,用武都紫泥封。一曰皇帝行玺,用于封国;二曰皇帝之玺,用于赐诸王侯;三曰皇帝信玺,用于发兵;四曰天子行玺,用于召大臣;五曰天子之玺,用于策封外国君主;六曰天子信玺,用于祭天地鬼神。

朝廷以武猛都尉丁原为执金吾。

骑都尉鲍信自泰山募兵一千适至,说袁绍曰:“董卓拥强兵,将有异志,今不早图,必为所制;乃其新至疲劳,袭之,可擒也!“

袁绍畏惧董卓,不敢发。鲍信乃引兵还乡兖州泰山郡。

董卓入洛阳的部军,步骑不过三千,自嫌兵少,恐不为远近所服。

于是,四、五日内,总是在夜里使兵马潜出城中军营去洛阳城外。明日一早,乃大陈旌鼓入城而还,使洛阳朝野以为有无穷无尽的西凉兵马复至。

然而洛阳城中无人知晓董卓有多少兵马。

不久,何进及弟何苗部曲皆归于董卓,董卓又阴使丁原部曲司马五原郡九原县人吕布杀丁原而并其众,董卓兵于是大盛。

丁原曾命并州从事张辽往赴京城,何进当时遣张辽往河北募兵,共得千余人。

待募兵还京,何进已亡,张辽所领兵尽归董卓所有,董卓划归吕布部。

董卓又讽朝廷,以久雨为由,策免司空刘弘,而自代之。

当初,蔡邕徙朔方,会赦得还。并州五原太守王智,中常侍王甫之弟也,奏蔡邕谤讪朝廷;蔡邕遂亡命江海,积十二年,董卓闻其名而辟之,称疾不就。

董卓怒骂道:“吾能诛人!“

蔡邕惧而应命,到,署祭酒,董卓甚为敬重。接着举高第,三日之间,周历三台,直迁为侍中。

董卓初见陈留王,陈留王对答如流,毫不惊恐,于是认为陈留王乃贤王,且为董太后所养。据传董卓自以与太后同姓同族,于是有了废少帝立陈留王之意。

朝会上,董卓谓袁绍曰:“天下之主,宜得贤明,每念灵帝,令人愤毒!董侯似可,今欲立之,为能胜史侯否?人有小智大痴,亦知复何如?为当且尔。刘氏种不足复遗!“

袁绍曰:“汉家君天下四百许年,恩泽深渥,兆民戴之。今上富于春秋,未有不善宣于天下。公欲废嫡立庶,恐众不从公议也。“

董卓按剑叱袁绍曰:“竖子敢然!天下之事,岂不在吾!吾欲为之,谁敢不从!尔谓董卓刀为不利乎!“

袁绍勃然曰:“天下健者,岂惟董公!“引佩刀,双手握刀柄作揖,径自出走。

董卓以新至,见袁绍乃大家子弟,故不敢害。

袁绍悬何进所授的节符于上东门城楼上,逃出洛阳。

八月三十日(公元189年9月27日)(注《资治通鉴》写为九月可能有误),董卓大会百僚,奋首而言曰:“皇帝暗弱,不可以奉宗庙,为天下主。今欲依伊尹、霍光故事,更立陈留王,何如?“

公卿以下皆惶恐,莫敢对。

董卓又高声言道:“昔霍光定策,延年按剑。有敢沮大议,皆以军法从事!“在坐者均震动。

尚书卢植独曰:“昔太甲既立不明,昌邑罪过千余,故有废立之事。今上富于春秋,行无失德,非前事之比也。“

董卓大怒,罢坐,要杀卢植,蔡邕为之求请。

议郎彭伯亦谏董卓曰:“卢尚书海内大儒,人之望也。今先害之,天下震怖。“

董卓乃止,但免去卢植官职。

不久,卢植以年老身体不适为由,请求返回家乡幽州涿郡涿县。

待董卓批准后,卢植便走小路离开洛阳,董卓果然派人追杀而不及。据传,卢植逃走,隐居在幽州上谷郡宁县护乌桓校尉大营附近,不问世事。

护乌桓校尉为并州太原郡人令狐君,名不详。

董卓以废立议示太傅袁隗,袁隗认同。袁绍弃官逃亡,据传去了冀州勃海郡。

九月一日(公元189年9月28日),董卓复会群僚于崇德前殿,以皇帝在丧,无人子之心,威仪不类人君为由,胁迫何太后策废少帝为弘农王,立陈留王协为帝。

尚书丁宫主持废立仪式,太傅袁隗解除少帝刘辩玉玺印绶,双手奉交给陈留王刘协,扶少帝刘辩下殿,然后扶刘协上帝座正式登基。

何太后哽涕,群臣含悲,莫敢言者。

董卓又议:“何太后欺压逼迫永乐宫董太皇太后,至令忧死,乃逆妇姑之礼也。“

于是,迁何太后于永安宫。

赦天下,改元昭宁为永汉。

据传闻,天下各郡县都在杀宦官和其家族为官者。

九月三日(公元189年9月30日),董卓鸩杀何太后,董卓不允许朝廷为何太后举办丧礼,公卿以下不布服,会葬,素衣而已。

只让帝刘协到洛阳城内奉常亭表示哀悼,公卿大臣穿白衣上朝三天。

董卓又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