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文约途经洛阳城刘焉教塾阳城山(2 / 3)

三国骁雄韩遂 姚戎 1578 字 7个月前

还跪有唐家保母带着约二岁的女娃。

吴冯按唐衡生前的约定,从唐凤应得西域金币里留下三份卖瓷器和铁剪刀换得的扣除关税的西域金币六十三斤给唐玹,另七份要去会稽郡当面送给唐凤。

下午,韩遂带不老药做见面礼陪吴冯去看望在洛阳教书的祖父吴佑。

吴冯哭述王后姊姊吴娥在西夜国仙逝等经历,祖父悲伤不已。

过了一阵子,吴佑缓缓对吴冯道:“孙儿,汝去会稽路过荥阳,去看看汝叔父。名士刘焉在荥阳西南的阳城山(五指岭)办私塾教书,学生众多。

老夫也常受邀从洛阳去阳城山讲学,也推荐汝叔父做了刘焉的助手。

汝叔父拖儿带口把家临时安在荥阳县城,上山助教,下山回家。”

吴冯答应去见叔父吴恺。

吴冯又和祖父谈及阴香的推荐信,祖父看完信道:“鲖阳侯国是一个好地方,汝也长大了,该谋个职。

吾让汝在家乡陈留郡长垣县的族叔吴匡去找刚上任的长垣县令圈基商量一下,请县令举汝为孝廉。

春节后先进京补个郎官,再明年外放到鲖阳侯国谋个好职位。”

祖父又把吴冯母亲冯翠从乐浪郡来的家信给吴冯看,吴冯答应从会稽回来尽快去乐浪郡见父母。

吴冯和祖父拥抱告别。

第二日,韩遂、吴冯、陈珪、袁莲、高干、韩宛、吴迪、尉迟延嘉、韩仁等众人出洛阳城。

过虎牢关,进入荥(xíng)阳县。

入荥阳县城,找杨记客栈住下。

晚上,吴冯带韩遂、陈珪按祖父给的地址去拜会吴冯叔父吴恺。

吴恺相貌英俊,见到侄儿非常高兴。

韩遂这才发现吴恺虽是叔父,但年龄比吴冯大不了几岁。

吴恺妻和家丁忙给众人生火做菜,众人在小庭院摆宴欢饮。

吴恺妻抱出不满二岁的儿子吴懿给众人看,娃娃吴懿也不认生,对着众人甜蜜地笑着。

众人喜爱极了,拉拉娃娃的小胖手,陈珪送了一对下邳特产陶娃娃,韩遂送了一个袖珍皮包。

次日上午,吴恺带吴冯、韩遂、陈珪、高干、韩宛、吴迪、尉迟延嘉、韩仁骑马上阳城山去参观阳城山刘焉私塾苑。

吴恺妻陪袁莲逛荥阳街店。

阳城山刘焉私塾苑在山腰一块平地建有五排茅草屋,有三十间教屋和一个大堂房。

学员三百多人,学员年龄从十二岁到六十岁的都有。

不富有的子弟就在教屋区后自建简易茅屋,自种菜,吃住都在山上;

富有的子弟住在荥阳城里,每日骑马上山,山侧有简易马厩,有一百多匹马散落在厩区里。

刘焉正在大堂房给一百多学生讲大课,众人站在侧门口听讲的是《左氏春秋》,学员都在聚精会神地听讲。

吴恺指着听讲学生中坐前排的四个穿着一样的少年对韩遂说:“那四位少年是刘焉大师的四个公子刘范、刘诞、刘瑁、刘璋。”

众人不便打扰就退出来。

吴恺介绍道:“上家学或私塾的学员中有两类,一类是上完太学或上太学数年转来的;一类是上不了太学的。

家学有一门或多门师承、祖传或自编教本;私塾课目多,有如太学。

另外,条件好的郡也开办官学,为地方太学。

知名的家学或私塾如扶凤茂陵马融的系列注经;

北海高密郑玄的郑学;

汝南汝阳袁氏的《孟氏易》;

沛国龙亢桓氏和弘农华阴杨氏的《欧阳尚书》;

下邳陈氏的《律令》;

颍川阳翟郭氏的《小杜律》;

乐安千乘欧阳氏和济阴曹氏的《伏生尚书》;

代郡范氏和京兆杨氏的《梁丘易》;

京兆平陵第五氏的《京氏易》、《公羊春秋》、《三统历》、《九章算术》;

东郡张氏的《周官》、《礼记》、《左氏春秋》、《韩诗》、《古文尚书》;

江夏竟陵刘焉的《左氏春秋》;

陈留外黄濮阳闿的《韩诗》、《礼记》和《左氏春秋》等等。”

陈珪答道:“郑玄早年确实师从过吾伯父(陈球)学《律令》。”

听说大名鼎鼎的郑玄是陈家的学生,众人顿感原本并不魁梧的陈珪身材高大了许多。

吴恺又带韩遂去见刘焉的管家刘台,韩遂问是否需要采购粟米,

刘台说:“最近几个月粮食紧缺和涨价,老爷准备回江夏老家调粮。

尔等来的正好,需要一千石。尔等等会,吾去后堂请示师母。”

师母费蕊不放心,自己和刘台来管家房见韩遂,见是吴恺带来的人,也就放心了。

最后以四百七十匹布帛币成交,春节前三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