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西域贸易初尝甜西极宝马不虚传(2 / 3)

三国骁雄韩遂 姚戎 1680 字 7个月前

市场,韩遂商队拿出的物品是丝绸、皮箭袋、蔡侯纸、精美漆器、皮包皮具、青铜雕塑、铜镜、中药材、胭脂、香豆。

吴冯带来二十车货非常特别,十六车是七千二百件青瓷器、四车是七千二百把铁剪刀,这次各拿出一半出售。

吴冯向众人苦笑道:“青瓷器和铁剪刀均为扬州会稽郡新品,乃大汉最新发明的珍品。

会稽太守唐凤通过从弟宦官中常侍唐衡找到吾在洛阳教书的祖父,知吾祖父和戴太守的关系,委托酒泉太守戴宏向西域试售。

中常侍们深受天子信任,与外戚是天子的左右臂,横征暴敛,卖官鬻爵,为官亲朋遍布各州郡县。

要为官、保官就要拜彼等,戴太守是万般不敢得罪彼等的。

这些新货一出就由彼等唐家垄断,吾纯为了保住父亲太守职位也只好从洛阳一路押运并代戴太守帮其出售。

唐凤收三百五十钱一件瓷器,一百四十钱一把铁剪刀,高出的归吾吴家和戴家平分,所以吾卖价要定三倍。

回去后吾还要把出售换得的西域金币归唐凤的送交洛阳中常侍唐衡和会稽太守唐凤。”

众人这才明白戴宏的货其实是唐凤委托的。

韩遂道:“记得从洛阳回金城时,在长安,汉阳太守王奂去拜见的京兆尹唐玹乃宦官中常侍唐衡之兄。”

见吴冯和宦官有关,众人也只能调侃吴冯几句也就作罢了。

好在生平第一次见识瓷器和铁剪刀,都忍不住把玩,碗底碗里的摸来摸去,剪刀东剪剪西剪剪地玩了一通。

二个时辰,所有展示的货物均受欢迎售卖一空。

一半换为西域金币,一半换成康居、乌孙、龟兹三国的货物。

货物有细毡、麖皮(马鹿)、麖角(马鹿鹿茸)、麖尾(马鹿的尾巴)、盐绿、雌黄、胡粉、安息香、银颇罗、毛皮、西域药材等。

龟兹商队首领帛吉介绍道:“南河麖(塔里木河两岸的马鹿)形高体大,栗棕色,大直耳朵,四脚细长,机警善奔跑,尾毛色棕黑蓬松,耐沙漠盆地干旱、酷热、大风、高盐水。

雄的有角,为名贵药材,麖尾也可作药。

麖皮制革异常坚韧、柔软,可制成高贵皮衣和皮件。

细毡用绵羊毛制成,可制成毡帽、身裹披毡、足登毡靴、士兵可抵御一般弓矢的甲胄、座垫、马垫、军帐、铺垫、密封垫等等。

细毡羊毛以“六月毛“为上乘,毛色光润多脂,擀成的披毡不透雨,可聚攒成百榴以上;

其次为“九月毛“,最弱乃“三月毛“。

选毛分等、洗涤、脱脂、弦弓弹松、卷帘、铺竹帘、卷帘筒、热水浸发、蹬踩竹帘筒、边蹬边泼水浇淋去掉羊毛中的杂质使之粘贴、提褶、嵌线。

百榴细毡辩货以“筋骨好“、“站得直“、“褶子细“、“收得拢“为佳。

盐绿治眼疾。雌黄可用作粉涂错字、黄颜料和杀虫、解毒、消肿等。

银颇罗乃银制酒器﹐如杯盏等。

西域药材有野寒瓜(野西瓜)等,野寒瓜和酒可治腰腿痛、关节肿大、四肢发麻。”

张济、段煨、贾彩、胡轸、李傕、郭汜、魏桀、杨定,董越、吴冯、黄衍十一人每人买了一匹乌孙西极马,韩遂买了一公一母两匹马。

众人摸着各自相中的宝马,韩遂得意地背诵起前汉武帝的杰作《西极天马歌》:“天马来兮从西极,经万里兮归有德。承灵威兮障外国,涉流沙兮四夷服。”

韩遂又突发灵感道:“各取武帝歌词一字给宝马起名吧,吾公马叫天途、母马叫万泉。”

张济说:“归蛟。”

段煨道:“德蓝。”

贾彩道:“里蔻。”

胡轸:“百服。”

李傕:“威磐。”

郭汜:“流云。”

魏桀:“青涉。”

杨定:“擎夷。”

董越:“虎沙。”

吴冯:“千承。”

黄衍:“丹经。”

众人大笑。

回客栈,把马牵入马厩。

韩遂把所购的西极母马赠送给张姜子,母马温顺,张姜子非常喜欢,改“万泉”名叫“灵媛”。

下午到龟兹国通关署验了通关符,又拉着六国商队原卫队首领们去城南外骑马玩。

众人试骑乌孙西极马,果然飞驰风掣,比中原和西凉的良种军马更快更稳。

西极马有着大颌、紧凑俊俏的外表、厚实的肌肉、粗壮的体格、速度快。

胸廓深而肋骨隆起完美,前肢有力而肢势显宽,胸深而宽,后肢里外两侧肌肉丰满。

后膝深实,后躯重而肌肉丰。

系部呈中等长度,飞节距离宽又深而直,管骨短而精干,蹄圆形且深而蹄踵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