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章 宋无量寿佛(1 / 2)

天下藏局 小九徒 1057 字 2023-02-21

琉璃厂原来叫做海王村。 非常霸气的一个名字。 后来元朝在这里开设了官窑,专烧琉璃瓦。 明代这里又成为朝廷工部五大工厂之一,琉璃厂这个名字便保存了下来。 清时期,不少进京参加科考人喜欢住在这一带,让此处成为了古玩字画、笔墨纸砚、雕板镌碑的集散地。 至民国,“听戏、吃小馆、逛琉璃厂”被称为当时文人的三大乐趣。 据说,鲁迅先生在京都居住了十四年,光在琉璃厂购买碑帖就达三千八百余多册,他一个爱好就抄古碑,《狂人日记》就是他一边抄碑,一边写成的。 如今琉璃厂已经是大文化街区,除了一脉相承的图书字画特色,各种古玩店铺林立。 小竹看着满街的店铺和如织的行人,秀眉紧蹙:“跛龙又没有提供向子旬的具体住址,我们到哪儿去找他啊?” 我回道:“先别急,我们逛一逛,搞点钱花。” 丫妹之事搅动了内心深处的不安。 我已经很久没有弄钱了。 钱不是万能的。 但我好像除了钱,也没有其他东西可以给身边的人一个好交待。 这次来到琉璃厂。 必须搞一点钱来。 我和小竹闲逛着店铺。 逛了一整天。 虽然也见到了不少好东西。 但能在琉璃厂开店的人,都是人精,货价之间相差不大。 寻常的捡漏手段压根不能用。 临近傍晚的时候。 我们进入了一家书画纸品店,名字叫“鹤宝轩”。 店铺并不大。 主要经营纸张笔墨砚台,字画藏品只占了其中一小部分,里面基本都是明清字画,还都不是大名家的。 老板正懒洋洋的靠在躺椅上,听着收音机里的相声,喝着茉莉花茶,见到我们进来,抬了一下眼皮:“随便看一看,都是上好的东西。” 京都人独爱茉莉花茶。 也不知道什么原因。 我和小竹逛了一圈。 正觉得没什么价值目标,准备走的时候,我眼睛突然瞄见了左手边的一个角落。 角落里有一个大塑料箱子。 箱子里面都是一些残破的玩具,断了手的变形金刚、儿童卡片、八宝盒、镜片碎了的望远镜、积木…… 估计这些都是店老板小孩玩的,收拾起来给堆在了边上。 在这堆残破玩具中,我瞄见了一个灰扑扑的东西。 一尊小佛像。 大小掌心可一握。 这种小佛像其实不大值钱,即便是纯金的,要不是大庙宇或者皇宫院内明确传承下来的东西,顶多也就是十几万块钱。 我还真看不上眼。 但这佛像的造型却让我有一些讶异。 因为这是一尊长寿佛。 也就是老百姓口中说得无量寿佛。 佛像呈盘腿坐姿,双手结印,宽额丰颐,宝相庄严,佛发呈螺式,肉髻平缓,髻珠明显。 我判断这尊无量寿佛为宋代佛。 判断的依据在于佛像的肉髻。 每一个时代的佛像都具有浓烈的朝代特征。 比如,唐时期佛像大部分为胖佛,体态丰腴饱满,发型一般呈螺形或水波式,肉髻比较高,髻竹若隐若现。但到了宋代,佛像基本上以南方写实为主要特征,兼具融合了契丹和北方的审美情趣,除佛首之外,身材一般比较写实,主要特征在于肉髻相对平缓,髻珠非常明显。 由于没有细看,它外面还蒙了一层灰和泥土,我无法知道这尊无量佛的具体材质。 可我对宝物的感官比较敏锐。 隐约觉得它大概是一尊金佛。 只是店老板根本没当回事,被它当成破败玩具给收了起来。 而且,从它表面溢出来的宝气看,这玩意儿绝非凡俗之物。 这种让我要带走它的强烈意念。 已经好久没来了。 但转眼我又瞅见店老板那双滴溜溜的眼睛,觉得此事不大好办。 我问道:“老板,店里有上好的宣纸和砚台吗?” 老板见真生意来了,从躺椅上起身,拿出了几刀宣纸和几方砚台,让我们自己挑。 我一边挑着东西,脑子一边盘算着怎么来捡这尊无量寿佛的漏。 可想了一会儿。 觉得暂时好像没什么好办法。 对付琉璃厂的店老板,但凡你有一句话说错,他就会醒过来。 无十全的把握不能出手。 我挑了半晌,便说再考虑考虑吧,拉着小竹出了店门。 走远了之后。 小竹问道:“哥,你是不是看中店里什么东西了?” 我点了点头:“塑料箱破玩具堆里有一尊掌心无量佛,我感觉是一个大漏,但刚才没想出什么好办法。” 小竹诧异地问道:“我怎么没见你在看角落啊?” 我回道:“你要看见了我的眼神,那店老板不也看见了么?” 小竹闻言,撇了撇嘴。 我说道:“回去吧,改天再想想办法。” 虽然是傍晚,但街面上依然热闹非凡。 我们打算找一家好吃的京都特色小店,吃完饭之后再找地方住下来。 可就在我们两人要离开琉璃厂的时候。 我后背好像被什么东西给弹了一下。 手一摸。 没摸见什么。 小竹说道:“哥,地下有一个纸团!” 果然。 一个小纸团就在我的脚边。 还在滚动。 我拿起来一看。 瞅见纸团上面写着一行字。 “朋友,欢迎来到京都!今晚十二点,请到下马胡同七十三号一见,不来后悔!” 这字写得歪歪扭扭的,奇差无比。 像个不爱学习的小学生写的。 我回头看去。 到底是谁用纸团丢的我,已经找不到了。 小竹问道:“难道向子旬知道我们来了?” 我不置可否。 此次三路同时出击的方案。 我只能保证自己身边的人不会泄露消息。 但跛龙身边的人,我并没有把握。 我将纸团重新揉了起来,丢在了垃圾桶。 “是福不是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