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2 / 3)

金陵 睡芒 2146 字 4个月前

简直就是蛀虫!里里外外啃了个干干净净,为满足一己私欲让工部给他修宫殿,国库的钱都花在华而不实的地方去了,这样下去,不出几代就会亡朝。

这场议事持续到了天黑,林金潼啃了西瓜,又吃了瓜子,听着李勍的声音在旁边说要查这个,要查那个,要改这个,要改那个,怎么改……

每次说完,还会体贴地停顿一下,问:“诸位爱卿,记下没有?”

杨献捧来茶水,李勍喝了一大口润喉:“记好了,朕继续。”

“国库缺钱,岭南王富可敌国,啃下这块硬骨头,还需要至少三年军需。以一年百万计数,三百万的军饷……就从陕西知州往下清算吧。对了,陕西知州,朕记得不错的话,是高大人的连襟。”李勍看向低着头的户部尚书。

“高大人现在去报信,来得及么?”李勍面带微笑。

户部尚书瑟瑟发抖,直接跪下,说不敢:“不敢,微臣不敢!虽然陕西知州是微臣连襟,可微臣半点好处都没有收过他的!臣对天起誓!臣对陛下绝无欺瞒。”

李勍目光高高在上:“没有欺瞒便好,朕不是问罪的意思,只是希望高大人秉公执法,切莫因为那是你连襟就背叛朕对你的良苦用心,朕器重你,也相信此事与你无关。”

户部尚书抹了满脸的汗:“臣谢陛下提点!”

李勍好像觉得底下人都是废物,不希望说得含糊让下面人去揣摩,反而事无巨细,每一条对策都讲得毫厘丝忽,怕尚书们走神,还让杨献检查笔记。

杨献一一检查了,对李勍点点头。

李勍手指轻轻搭在左膝上,身上是整齐穿戴的黑色龙袍:“既然都记下来了,今日议事便到此为止吧。杨献,让马车进来送各位大人出宫。”

杨献躬身应是,看见上年纪的六部官员们,因为坐了太久,站起身时腿都在打颤。

杨献跟随出去,挨个提点,先体现户部尚书:“高大人,黄公公七日前就被陛下派去出任了陕西钦差,陛下的意思,奴婢也不好揣摩,你可理解?”

“臣……臣理解,理解,谢杨公公一番好言。”高大人脸上还在淌汗,皇帝意思不就是“只要你们把钱吐出来朕就不抄你全家”的意思吗,可要他那连襟吐钱出来,吐得要让陛下满意,那不是比杀了他还难受么,可比起脑袋,钱算得了什么。

六部官员一走,御书房便空了下来,窗棂外月光渡入。

“戌时了,陛下。”年轻太监过来掌灯,才说,“陛下,皇后在外间等着。”

李勍连忙起身,就如苍鹰俯瞰蝼蚁一般朝着小太监:“他几时来的?”李勍以为林金潼还在老太监那里听他师父的平生事迹呢,什么时候来的自己都不知道。

小太监:“来许久了,下午申时不到就来了。怕耽误陛下议事,就没禀报。”

李勍扫过去一眼:“下次记得禀报。”中途抽空陪林金潼说两句话的工夫他还是有的,申时不到来的,也就是说林金潼在这儿等了两个多时辰了。

李勍大步走向外间,却只见桌上瓜果茶水,不见他家金潼。

忽然,李勍听闻头顶传来风声,林金潼从梁上跃下,又跳到了李勍的背上,不知道什么时候翻上梁玩的。李勍将他背在身上,眼含笑意地搂着金潼的膝盖弯:“梁上有什么好玩的?”

林金潼:“有啊,我看见一块木头有缝隙,就那块。”

林金潼指了指,李勍抬目望去,那房梁在夜色下黑黢黢的,位置又极其隐蔽,谁看得出来?

林金潼:“我凿了凿缝隙。”

李勍腾出一只手,拿起林金潼搂住自己脖子的手指:“手凿的?手都凿黑了。”

林金潼不在意地说:“然后梁上就露出一个洞,洞里放了一个盒子,盒子我还没开,你就议事完了。”

李勍:“什么样的盒子?”

林金潼拍了拍他的肩膀:“你放我下来吧。”

林金潼取给他瞧(),那盒子有些年头了●()_[((),不过迁都以来,皇宫的建立时长也就百来年,所以最多是一百多年前被人藏在此处的。

李勍捧着看了一会儿,不敢大意,让太监来开,省得有毒。

打开后,其间却露出一封信笺。李勍翻开看,林金潼盯着上面的蝌蚪文字:“这是哪里的文字?”

李勍:“这是辽文。”

林金潼不认得,他却认得,李勍自幼通晓天文地理,会几种语言,他低头审视,渐渐表情微变。

林金潼催促地说:“你看懂了么,上面写的什么?”

“信上说,血经一共有四本,而非我以为的三本。”李勍露出恍然大悟之色,又看向林金潼,“所以李煦才会花了一年都找不到所谓的元人留下的金银财宝。因为我一直都错了,靠着三本血经里藏的宝图,凑出来的始终的错误的地图。”

“潼儿怎么知道上面有东西?”李勍不可思议地握着他的肩膀,眼底星光亮起火花,“就在御书房,就在我头顶,我却没有发现。你才是我的福星!”

林金潼:“这有什么好稀奇的,你前面的皇帝,不会像我一样爬房梁,自然就没发现。”他说,“既然现在找到了四本血经,找到宝藏,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