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7这难道是致命辐射(1 / 2)

和董梅料想的情况几乎没有区别。 没用过几天,就从中午开始,网上便逐渐有自称是内部工作人员们,开始爆料。 我家的那口井这部电影因为涉及内容低俗,传播错误价值观,并存在误导观众等多种严重问题,所以该电影已经被下架处理。 在整个网络舆论都集中在全息眼镜这件产品身上时,青雨传媒那部即将上映的电影新闻,自然引不起网民太多关注。 但在此之前看过这部电影预告片,或者打算过几天带着女朋友,一起去电影院里看个电影促进感情的小伙们。 却发现他们无论是从哪个订票软件上,都买不到这部电影的门票了。 这是什么操作? 他们上网寻找原因,当然可以很轻松找到这部电影被下架的原因。 没看过电影,这些潜在消费者们便无法辨别,电影里面是不是真地存在低俗和误导价值观问题。 既然电影票都买不到了,看来这些内部爆料十有八九就是真的。 有人惋惜,有人拍手称快,认为封的好。 董梅和她背后的青雨传媒,只能眼睁睁看着舆论一点点被那帮大佬们肆意歪曲过去。 他们无能为力。 现在他们就算想花钱给自己“洗地”,也没人会来接这个单。 那帮大佬们不止在影视圈内独占鳌头,在娱乐新闻这块,同样掌握着惊人的话语权。 他们既然决心封杀,又怎会留给对方挣扎余地? 唯一能庆幸地,恐怕就是网络尚舆论话题都在全息眼镜身上,原本可能闹到网明们群体声讨的“问题电影”,现在只有电影爱好者们在自家圈子里被声讨。 全息眼镜也未能避免。 如果说清晨出现的抹黑新闻,只能算是业余人士可笑的手法话,那从第二天开始就变得有的放矢起来。 一篇名为让科学说话,全息眼镜会不会加剧近视问题?的文章,开始在网络和手机上迅速扩散。 全息眼镜本来就是目前最热的关键词,这篇冠以科学头衔的文章,在某些人推波助澜之下,传播速度宛若病毒。 这篇文章开头是自述方式。 题主自我介绍,是一位某某电磁辐射与防护研究实验室里的博士研究员,他们实验室在国际上都具有一定知名度。 这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热心博士,也购买了全息眼镜。 然后他看见网上流传着,全息眼镜对视力有极大损害的三无消息。 他在文章里说,自己当然不信这种没有任何科学依据的揣测,加上他同样好奇全息眼镜的成像模式,一是为了给全息眼镜正名,二是满足自己好奇心,干脆就把手里的全息眼镜来了一次彻底的科学“体检”。 某某电磁辐射与防护研究实验室! 乍一听,这个实验室研究的方向,和全息眼镜科技特性,似乎没有任何关联。 实则不然,无论是我们肉眼可见的光芒,还是默默充当着人与人时间通讯纽带的无线电,或是大家避如猛虎的辐射,都是电磁波一种表现方式而已。 全息眼镜如果能对眼睛造成伤害,那必然只能通过电磁波来影用户双眼。 这正是他们实验室最信手拈来的项目。 用这位热心博士的话来说,不测不知道,一测吓一跳。 他用专业仪器检测了全息眼镜的第二层成像镜片,才发现原来在它逆天的成像效果背后,是超出正常显示器发光强度值几倍,和对眼睛非常不友好的极近距离屈光效果改变,才最终模拟出让人分不清现实与虚幻的成像画面。 仪器。 接受检测的全息眼镜。 电磁波波普检测报告,这些证据样样俱全。 他在波普检测报告后面注解,当人双眼近距离内的显示器光亮度,超过时(d/m2)时,就会引起眼部肌肉疲劳。 当光亮度超过时,双眼就会容易被光线刺伤,时间久了还会导致视力下降和头痛。 300的数值,是目前主流显示器能达到的最大亮度。 某些专业显示器数值可以超过500,但那些不具备普遍性,专业人员在使用时也会带上防辐射眼镜,普通用户们并不用担心。 可是,这位热心博士测得全息眼镜内层镜片最大光亮数值,为。 这个数值是什么概念? 用热心博士的话来说,在这个数值下,正常人双眼用不了半小时就会进入疲劳状态。 一小时后,人们会觉得双眼开始觉得刺痛,睫状肌和眼外肌处于高度紧张状态,眼内直肌压力变大,导致眼内压逐渐相应升高。 时间一久,用户们高度紧张的双眼肌肉,就会逐渐变得萎缩。 这种萎缩不可逆转,也是造成近视问题的最大元凶。 这还只是问题之一…… 还有问题二、问题三,问题四…… 问题二,全息眼镜内层镜片具有一定弧面,并且重叠成像。这么做是为了把正常平行的光线,改变成带有屈光效果的扭曲光线。 这样光线打在视网膜,再经过眼球屈光系统的重新聚焦后,才变成难辨真假的立体影像。 人眼本身就有带有屈光系统,全息眼镜把原本不是立体的画面,强行更改后,必然会影响人眼自带的屈光系统。 时间一久,何止近视? 用户摘下眼镜看外面景色,会发现景色变得扭曲,明明是一条直线,肉眼看过去却是弧线。 问题三,全息眼镜还会影响用户的感觉器官协同工作频率。 正常人感觉器官是高度协调合作的,在内耳还有个叫“前庭器”地器官。 前庭器负责感受身体的平衡,比如人体发生方向运动或加速度,前庭器就会接收到信号。 运动通常伴随着视野的移动,视觉神经也感受到这个信号后,就会一起传递到神经中枢,再由神经中枢控制人体进行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