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8.平庸之福(2 / 2)

汉武帝看重,才没有被黄文、江充之流和李氏集团列入构陷和清除目标吧!”

“相较而言,卫伉虽然没有记载立过什么战功,但在二次失侯前,曾奉命屯兵五原。即便是失侯,也是罚兵役。没有军功可能只是还没有什么上过战场,相较于两个弟弟,在军事上卫伉可能更得武帝看重。黄文、江充之流大概就是怕卫伉有机会得到汉武帝重用,怕卫家能够再度起复,才将他列入构陷目标。”

“许多人觉得卫青三个儿子是虎父犬子,但在我看来如卫青这样的神将,中华五千年又有几个。秦始皇有二十余子,隋文帝有五子,尚且挑不出一个有其父五分本事的儿子,弄得秦、隋二世而亡。”

“皇帝尚且如此,卫青这样的将军又何必要求他的儿子一定要像他那么厉害。皇帝家才容不得平庸之人,因为他们是真的有皇位要传承。像卫青这样的臣子之家,在我看来,卫家兄弟只要不像公孙敬声、昭平君那样违法乱纪,祸害国家和百姓,就很好了,实在是没有必要过多要求。”

“如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也有很多人说他没有诸葛亮的本事。诸葛瞻因是诸葛亮的儿子,从小背负着所有人过重的期盼,固然他是没有父亲诸葛亮的那样出色的才智,但身为儿子能够继承父亲遗志,至死不渝,完全不给他父亲跌份啊。”

“如果说诸葛亮按着刘备遗言取刘禅代之了,那么诸葛瞻父子战死,我可能会说他们真没用,守不住天下。可诸葛家一直是忠心耿耿啊,蜀汉天下姓刘,臣未降,皇帝先降了。诸葛瞻父子全为蜀汉战死了,你还要嫌弃人家不够本事,没爹厉害,未免太刻薄了。”

“望子成龙是没错,但有时候父母也该学着接受孩子的平庸。对于这个,苏东坡的《洗儿诗》就很有意思,‘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关于卫子夫的娘家卫氏,说起来其实人口并不复杂,毕竟是新贵人家。难得的是卫家虽然从社会底层骤然成为社会新贵,家中弟子却没有失却本心。这也是为什么我说当年卫子夫若就此出宫,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若非卫子夫生了卫太子,成了皇后,那么卫家在霍去病、卫青相继离世后,可能就是长安城里寻常的勋贵人家。又或者假设刘据不是嫡长子,早早就藩当了藩王。汉武帝后来儿子虽然不少,但能看的也就是卫太子一个。刘据的起点不是太子,而是藩王是进可攻退可守,没准结局还会好些。”

卫子夫,不,现在已经是卫夫人了,眼睛骤然一亮。懂了懂了。

因天幕科普之故,卫子夫虽早早入了宫,却没有立即成为天子宠妃。在天幕说到自己前几日,才由太皇太后和太后做主正式封了夫人,得天子宠幸。因着天幕预言自己的子女早死,卫子夫其实有点怕皇帝,各种原因结合在一起,她并没有在原时间点生下卫长公主。

相较于那个遥远的英明的曾孙汉宣帝,卫子夫更在意现在的亲人。那个未来太可怕,而相较于成为皇后,卫子夫更在意一家人的平安。只要她的孩子和家人平安,卫子夫对那个没有丈夫宠爱的皇后之位并没有什么执念。

卫子夫甚至考虑过不生孩子,反正生了也可能在将来被皇帝杀死。可身为后妃,生不生孩子,生男生女哪里是她说了算。但天幕提点了她,她能生,将来也有其他宠妃给皇帝生儿育女,那么为什么就一定要她先生儿子。谁爱生先生去,谁想当皇后,只管去啊!

反正,自己有卫青这个弟弟,霍去病这个外甥,即便是失宠了,在后宫也没人敢欺负。若是没有子女,那更好,年老色衰就可以自请出宫了。

若还是会生儿子,那只要她儿子不是皇长子,就可以去就藩,去封地当王太后不比年老色衰被皇帝厌弃来得好啊!若注定她的曾孙做中兴之主,藩王继承大统,在大汉也不是头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