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和而不同(2 / 2)

,但弊端也多,所谓酷烈名声是其次,更可怕的是这种处置太过随意会败坏大秦法制的根基。”

“于是扶苏就开始劝诫了,爹啊,现在天下安定,边远地区百姓尚未归附,我们要施仁政云云,阻止始皇帝。怎么说呢?劝的很好,但下次别劝了。像始皇帝这种乾坤独断的君王,劝诫得讲技术,你得顺毛撸。”

“怎么顺毛撸?你应该说,爹啊,这些子小人,杀了他们都便宜他们了。竟敢骗我爹,爹,等儿子给您出气,一个个公审,就按着秦律来,该绞死的绞死,砍头的砍头,流放的流放。如果你爹说为什么还有流放不杀的?”

“理由也很多啊,你可以说修路还差几个苦力,废物利用一下。又或者就说死了算什么惩罚,活着才叫惩罚呢!”

扶苏若有所思,原来还可以这样!

卫青觉得有点道理,瞧瞧窥视了一眼天子,偷偷记下来,日后教给外甥。

“可惜,扶苏没有这情商,他是个犟种,擅长的是直谏。在皇父盛怒中,顶风唱反调,结局可想而知。始皇一怒之下就把扶苏发配到上郡监督大将军蒙恬的军队,协助修筑万里长城,抵御匈奴了。”

“然后,可能会有人问,这关淳于越什么事?人家父子吵架,始皇帝虽然生气,但那也是亲父子,也就是稍稍惩戒一下儿子顶撞的事情而已。可淳于越觉得关他的事情啊!”

“这个时候淳于越已经因为反对郡县制,触怒皇帝被打发回家了。听闻此事,淳于越又开始发表意见了。抨击皇帝坑杀方士,支持扶苏和他爹对着干。怎么说呢,他可能没把自己当做扶苏的老师,但他确实是扶苏的老师。”

“他这个时候在这件事上发声,就相当于为学生摇旗呐喊,支持扶苏跟他爹对着干啊。原本可能就是父子间的矛盾,始皇气消了也就好了。可淳于越这一下场,那性质就完全变了。”

“且扶苏与始皇帝的矛盾,思想上的分歧诸如反对郡县制等,可以说都是淳于越灌输的。始皇帝选择大儒来教导扶苏,推测是有国策转型的意图,但人家是要转型,不是要全盘否定之前的一切啊。”

“这就好比有个大老板做房地产,他觉得房地产这行做到头了,希望下一代转型做些新型产业,于是安排儿子去学习了解新行业。结果这个老师不好好教学生研究新行业,就和富二代说,让你爹把资产清空,变现给我们当本钱,我们另起炉灶吧。”

“淳于越对扶苏的教导给人的感觉是向通过扶苏来实现他的政治思想,但并未做为扶苏老师的立场上去考虑扶苏身为始皇的长子,想要成为继位储君,应该做什么。储君只是储君而不是皇父,他与皇父可以有不同,但必须是和而不同。没有和,而只有不同,一味唱反调是不行的。”

“说到这里,可能有人说那卫太子呢?汉武帝喜欢用酷吏,刘据却要行仁政,不也是和他爹对着干吗?”

“实际上还是不同的,不同在哪里呢?刘据要行仁政,行事与汉武帝不同,但在汉武帝老糊涂前,对此的态度是我儿子真棒,我儿子干得好。皇后劝儿子顺从父亲,汉武帝还不高兴。此时,刘据和汉武帝之间的关系就是和而不同。”

“始皇帝可没有说扶苏反对郡县制,反对坑杀方士干得漂亮。”

“举例说明就是某犯罪嫌疑人上庭,始皇帝与扶苏的分歧针对这个人有罪还是无罪展开讨论,而汉武帝和刘据父子是我们父子都觉得他有罪,但是一个觉得从重五年,一个觉得三年就够了。”

“扶苏反对郡县制,支持分封制,对于要行郡县制的始皇帝而言是存在动摇国本的风险。刘据反对汉武帝继续征战,是因为觉得朝廷现在没啥钱,不适合再打了,而不是说爹你以前打匈奴是不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