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未来人口(2 / 3)

明在许多古人眼中是逾越的动作,两人表现出来的坦荡却让人觉得自己若要批评两句完全是自己思想龌龊。

红马甲近前才看清胸口有个手张开的心形图案,图案下方还有志愿者字样。志愿者,读书识字之人读两遍,略一琢磨已经隐约明白了这个词的意思,却又觉得不可思议。

阿宋是不知道他们的想法,知道了就会告诉他们想多了。志愿者其实也不全是志愿者,不可否认许多志愿者是退休人员、放假学生、休班的年轻人主动奉献,但也有很大一部分是基层公职人员、事业人员和编外人员出来轮岗。

阿宋想要拿拐杖,志愿者却让她把拐杖留下,等下可以送她回车上。

阿宋道谢后将拐杖留在了车上,由志愿者推着进了电梯。因已提前网上挂号,所以只要到目标楼层机器上刷一下卡就可以等治疗了。

因阿宋看的是骨科,楼道上能看到许多坐轮椅或拄着拐杖的人在候医,电子屏上还有叫号。阿宋道了一声抱歉,进治疗室前,暂时遮住了镜头,给切了一个现代医疗宣传片。许是自己在看骨科,阿宋给放的宣传片也是以骨科和外科为主。

蒙毅看着宣传片忽然道:“若大秦有这样一个医院就好了。”

因这个宣传片说的挺多都是干货,工作狂的始皇帝都将目光放回了天幕上。听到蒙毅的话语,在场的武官都点了点头,始皇帝也若有所思。

大秦征伐六国,秦军并非没有损伤。古代,战场上受伤,因伤致残都是幸运,更多是当时没死,之后却因伤而亡。有些甚至看起来只是小伤,却在后期莫名其妙伤势恶化死了。

阿宋放的这个视频解答了不少医者在这方面的困惑,皇帝和将领们也意识到了阿宋所看骨科和宣传片所言外科对军队的重要性。若有一支善于骨科和外科的医疗队伍,征战中受伤的将士致死致残率将大大降低。

如今六国已灭,但始皇帝的征伐之心却没有熄灭。他素来是个行动派,当即令李斯再下招贤,且此番以医家优先。始皇帝有意选亲信医者在咸阳设立一个研究医术,培养战场急救人才的机构。

始皇帝这么决定其一是为了长生或者说长寿的目标,丹药不能吃,方士没有用,那么医家呢?医家虽没说能研究长生,但对长寿应该有些见解。在长生没有线索之前,追求长寿还是有操作性的。其次才是降低军队的伤亡率和致残率,军队减少伤亡,于朝廷是有大利的。

除了秦始皇,还有许多皇帝做出了一样的决定。比如唐太宗李世民,相较于始皇帝,他更迫切。毕竟,天幕透漏他们李唐有遗传性疾病,因此唐太宗比秦始皇更早就开始有了这方面的动作。

且比秦始皇有利的时,唐朝相较于秦朝,医术已经有了更大发展,且大唐还有药王孙思邈。

孙思邈不愿入仕?当一个皇帝决定礼贤下士时,他是可以做的完美地让人无法决绝的。以前朝廷也有想征孙思邈入朝的念头却没有成功。如今听了阿宋说的药王,李世民觉得自己已经知道如何去说服孙思邈入朝了。

如果请药王入朝做一个专给王公贵族治病的大夫,药王自然不愿意。

可若是朝廷出资为药王建立药馆、药堂,搜寻药方和疑难杂症让药王研究,还允许药王随意为百姓看病,潜心研究医术写医术呢?甚至可以像未来世界一样,在药馆的基础上建立一个教导医术的医学院,为大唐培养更多仁心仁德的医者。

在发展科技和生产力上,若仅仅是有利于民生,统治者和世家贵族无法从中获利是不会去支持的,甚至会成为阻碍发展的顽固势力。

比如活字印刷术,有利于民生和国家长远发展,但世家贵族不缺抄书的人,反而书籍普及后会降低他们垄断知识的优势,所以他们不仅不会去推动印刷术的发展,还会成为阻碍力量。

又比如谷物制粉技术,世家贵族掌握了这门技术,自己能吃上精细面食,却未必愿意向百姓推广。甚至他们觉得这种精粮应该是上等人的特权,百姓是下等贱民没有资格得到这样精细的粮食,莫说主动推广,不阻止百姓学习这类技术就是善人了。

幸而医术这些技术并不适合垄断,因为医术尤其是中医需要大量的案例来验方。不管是君明臣贤还是昏君奸佞,无人不怕死,无人不想健康长寿。所以,在意识到医学昌明的好处后,不管是明君还是昏君都会开始重视医学的发展。

然发展医学非一日之功,如药王孙思邈那也是经过收集民间门方剂,自己采药,四处为百姓治病,几十年如一日一点点总结出经验才能写出《千金方》。

世家权贵怕死,他们不会介意在百姓身上验证新的药方和医疗技术,不会阻碍医者去民间门救治百姓,甚至会出钱出力支持医者去实践新的方剂。唯一需要防备的是个别利欲熏心之徒,生出用百姓的性命试药的歹毒心思。

这并非杞人忧天,而是此类事情从前就有,且一直存在。诸如那些为帝王试药,试菜的侍从奴仆不正是因此而存在吗?然人终究不可因噎废食,不能因防备个别歹毒心肠,就放弃推动医学发展的机会。

宣传片播放完毕,阿宋的声音再次回到了天幕中:“当当当~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