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1 / 3)

第 160 章 ˇ 一只脚踩进漩涡

宋景辰执意要与父亲一同去中州 , 其实还因为他自己有小秘密 , 他认为自己跟普通的小孩不一样 。

小孩决定采用迂回战术对付他爹 , 他爹在前几日的 “ 鸿门宴 “ 上怎么拿捏范盛 , 他就怎么拿捏他爹 。

他也要向皇帝上书 !

一一等皇帝陛下传下圣旨 , 难道爹爹他还敢抗旨不成 ?

于是夜里 , 待到全家人都睡下后 , 宋景辰轻手轻脚从榻上爬起来 , 披了件外衫 ,

在书案后坐定 。

给皇帝上书非是儿戏 , 须得有理有据 , 理由充分才是 , 沉思片刻 , 宋景辰取过笔架上的毛笔 , 蘸了些许墨汁 , 先打草稿 。

写写停停 , 不知道时间过去多久 , 小孩终于放下手中毛笔 , 打着哈欠伸了个大大的懒腰 , 揉揉眼睛 , 重又铺上岘新的宣纸对着草稿认真眷抄起来 。

等到全部眷抄完毕 , 水钟的浮标已经指向亥时未 。

宋景辰收了笔 , 抖抖肉乎乎的小手腕 , 待到纸上墨迹干透 , 小心地折叠起来收好 ,

松了口气 。

一一可累死孩子了 。

翌日晋午 , 城门外的官道上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 , 一匹快马飞驰而来 , 马背上的灰衣军士满脸风霜之色 , 想是日夜赶路 , 显得极为疲累 。

那人一路纵马急驰至宫门口 , 高声奏报 :“ 报一一中州八百里急奏 ! “

很快 , 张公公步履匆忙往皇帝寝宫赶来 。

养和殿内 , 文昭帝才刚刚午休醒来不久 , 饮过漱口茶 , 此时正盘坐在罗汉榛上 , 颇有兴致地查看宋景辰借着交作业夹带的 “ 私货 “

辰哥儿向他请旨 , 说是要跟随父亲一起去赈灾 , 理由还挺让他心动 。

小孩的意思是他造出的水钟仅在京城大卖就能为中州筹银七八万两 , 若推行到全大夏 , 必然能筹集到更多银子 。

所以 , 恳请他下一道圣旨 , 将造钟权收归朝廷所有 , 如此他便可在中州建一钟坊 , 天下水钟皆由中州所造 , 再运至各地贩卖 , 如此不仅能为中州酬到银钱一一

且 , 中州的百姓没有地种 , 还有活儿干 , 有活儿干也能赚钱填饱肚子养家 。

越是看到后面 , 文昭帝越是对宋景辰小孩欣赏不已 , 这满朝文武 , 若论谁的忠心与孝心最纯粹一一唯景辰尔 。

先是替他操心天下耕牛匮乏之困 , 现又努力替他解中州灾民之忧 , 只谈他年纪太小 , 否则必当重用 !

文昭帝捏着宋景辰的奏书正是欣慰不已 , 张公公快步进来 ,“ 陛下 , 中州送来的急奏 。“

闻言文昭帝面色一肃 , 拿了拿手 ,“ 念 。“

“ 是 。 “ 张公公躬身 , 随即展开信函 。

“ 启奏降下 , 臣自河皇命到中州赈灾 …... 是以 , 现中州实际受灾百姓已超一千两百余万 , 十室九空 、 流民遍地 、 饿学十里 …...“

“ 如今中州已无余粮放赈 , 朝堂赈济灾粮不过杯水车薪 , 现有饿死饥民仅登记在册者已超万数 , 朝廷若无应对 , 恐生民变 。“

“ 然 , 不可预估之灾难更在其后 , 俏中州继续无雨 , 夏播延误 , 后果不堪设想 …

张公公念完 , 小心翼翼地看向文昭帝 。

文昭帝脸色难看 , 沉默良久好 , 道 :“ 工部尚书秦诚为官清廉却非能臣 , 现如今中州这烂摊子他收拾不了 “

微顿 , 他道 :“ 朝廷困难之际 , 宋文远能主动请旨接下中州这块烫手山芋 , 光是这份魄力 , 满朝之中就无人能与之相比 , 只是如今中州局势远比胭想象中更加糟糕复

“ 胺怕他这六品小官镇不住中州的地方官啊 。“ 文昭帝说出自己的担忧 。

张公公闻言眼皮子一跳 , 就听文昭帝继续开口 :“ 替脊拟旨 , 加封宋文远为中州观察使 , 赐尚方宝剑 , 见剑如胺亲临 。“

想了想 , 他又道 :“ 另 , 再拟旨一道 , 宋景辰造出的水钟收归朝廷所有 , 三年之内 , 只能由中州府来造 , 仿制者 , 重罚 。“

“ 有子景辰 , 年虽幼 , 忧国忧民 , 先解耕牛之困 , 后又造水钟惠泽万民 , 有此佳儿 , 实堪嘉奖勉之 , 封爱民使 , 赐四品麒麟服 , 随其父一同中州赈灾 “

宫里圣旨传来的时候 , 一家子全都懵了 , 一时之间竟不知道作何反应 。

爱民使 ?

这是个什么新鲜官儿 , 管什么的 ?

秀娘听不懂 。

不过赐四品麒麟服她听懂了 , 所以自家儿子都不用考状元 , 这就直升四品了 ?

八岁的四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