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1 / 3)

第 135 章 “ 古有孟母 , 今有睿哥儿 !

宋景辰一连串的反问 , 把在座之人问得哑口无言 。

不过迷茫是暂时的 , 虽承认宋景辰所说不无道理 , 但却无一人愿意承认或者是认同工匠可以同读书人一样平起平坐 。

科举班一位学生站起来道 : “ 土农工商 , 自古皆是如此 。“

宋景辰 : “ 土农工商皆为国之基石 , 缺一不可 , 不当忽视其任何一个 , 我朝之前奉行的亦是重农抑商 , 正因我朝开国宰辅取消对商人的各种限制 , 才有我大夏如今的盛世之景 , 又岂知重视格物学 , 重视工匠 , 不能让这盛世愈加国富民强 7“

对面学生忍不住道 :“ 汝欲与吾朝先贤比肩乎 ?“

「 不欲与先贤比肩 , 汝读书何为 ? “ 宋景睿霍然起身 , 冷声道 :“ 吾弟之言 , 以为天下苍生谋福立命 , 汝等巧言令色真小人也 , 不足与之为辩 !“

说罢 , 宋景睿再次振袖而起 , 又换了个地方呆着 。

那人辩不过宋景辰便想从 「 为人 “ 上找突破口压倒对方 , 不想被宋景睿直接扒皮 ,

如此一对比 , 他与宋景辰的格局谁高谁低自然是高下立现 。

下面有人振着嘴儿偷乐 , 宋景辰也忍不住笑了 。

这下子大家全都看明白宋景睿了 , 原来这货平日里少言寡语不是不会说 , 人家是懒得同你们说 , 一遇到他家弟弟就立即化身为宋恐恐 , 骂人都不给人家留条底裤的 。

宋景辰其实也没指着自己随便动动嘴皮子就能改变人家的思想 , 俗话说温水煮青蛙 , 思想不是一天形成的 , 观念自然也不可能一天就改变 , 他只要埋下一颗种子 , 让大家有这种意识 , 说不定有什么合适的机会就生根发芽了 。

自己无所谓 , 自家哥哥说不得将来还要与这些人同朝为官的 , 想到这儿 , 宋景辰笑道 :“ 诸位 , 你们都看见了 , 当着我哥的面少来招惹我 , 我哥哥见不得自家弟弟一点委屈 。“

宋景辰得为他哥的毒舌开脱一一我哥是心疼弟弟 , 所以说话狠点也是可以理解

的 , 以后再有这种事儿 , 那就不是我哥哥说话难听 , 是你们自讨没趣 。

说到这儿 , 宋景辰意味深长地看了面红耳赤那位一眼 , 道 :“ 不过 , 我哥哥为人正直 , 向来以理服人 。“

这话正好回应了宋景睿刚才那句 :“ 不足与之辩 。“

好嘛 , 兄弟俩混合双打 , 都够毒舌 。

宋景辰又笑嘻噜冲宋景春的方向道 :“ 古有孟母三迁 , 今日我哥哥为弟弟挪两回地儿了 , 二哥你辛苦了 。“

二哥一一你一一辛苦了一一

这句话仿佛回音般灌进众人的耳朵里 , 顷刻间 , 众人轰然大笑 。

见气氛放开了 , 宋景辰做了个 “ 停 “ 的手势 , 冲众人道 :“ 停停停 , 大家都别笑了 , 咱们绕回来 , 继续说牛 。“

继续一一说一一牛一一

笑不活了 , 学生们笑得东倒西歪 , 先生们也维持不住严肃表情 , 陈宴安笑得见眉不见眼 , 别人都是被宋景辰的话逗笑 。

只有陈宴安这样久居庙堂之人看到了宋景辰的另一面一一强大的控场能力 , 以及小孩的狡诈 。

面对科举班第一个学生的无心刁难 , 辰哥儿没有上来就反驳对方 , 而是把他自己代入到对方立场后 , 再娓娓道来讲道理 , 无形中把对立之人拉拢到己方 。

第二个学生明显是不怀好意找茬 , 辰哥儿看似随意的三言两语却直接为对方定了性一一无理取闸 。

刚才这出 , 辰哥儿更是处理地高明 , 维护了自家哥哥 , 同时打击对手 , 最后转移视线 , 把话题又扯回到牛身上 。

改变他人的想法谈何容易 , 既然改变不了 , 那就暂时搁置 , 改变能改变的 , 有了前面的铺垫 , 至少众人对耕牛的重要有了共同的认知 。

求同存异 ? 1 !

陈宴安目光灼灼 , 他好像发现了一个了不得的政治天才 , 他的改革之路是失败了 , 若是谁还能当此大任 , 这人必是辰哥儿 !

陈宴安的想法突然就改变了 , 他要让宋景辰读书考科举 , 天下不缺工匠 , 不缺会算学之人 , 天下缺得是真正有本事的改革者 , 制度的改变才能真正让王朝改变 。

学生们关于牛的讨论正热火朝天 。

有懂牛之人讲到这牛跟猪不一样 , 一年就生一窝 , 一窗就产一个崽儿 , 而且这母牛特别容易难产 , 一失两命也是常有的事 , 好不容易买头牛 , 因为生崽赔进去 , 老百姓根本承担不起损失 。

这也是大家不愿意让母牛生崽的原因 , 不仅仅是怀崽不能干重活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