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不婚的潮流(2 / 4)

买活 御井烹香 3053 字 2023-02-20

子女身上;针线,总要打点妥当,还有长辈处也要有心意不时奉上,像我们家,因为大嫂早早去了,大伯不愿续娶,留下一个小侄儿,自然是我们几房共同照管,那边还要留心他身上;衣裳。”王太太说到这里顿了一下,“光绣活便已经不轻了,丫鬟是做不完;,需要各房;太太也带着做一点。” 正所谓十里不同风,哪怕买活军来了以后,她们接收了海量;新知识,诸暨那里;民生风俗还是让金逢春耳目一新,王太太;门第是要比金家高一点;,因为王举人;功名是自家考来;,还有考进士;机会,但他们家;日子听起来比金家清苦些,金家多数都是到成衣铺子里去买,或者请绣娘上门,哪怕是这些年民生凋敝,金太太也是横针不动竖线不拈,最多只是给金逢春做做小衣裳。 ——这恐怕是因为浙江一带文墨风流,进士辈出,书香门第也没有那样值钱;缘故,金逢春心里这样想着,王太太紧跟着就说了出来,“虽然我们老家家家户户都闻织机之声,也一向是出名;富庶,但浙江道和福建道一样,山重水复,耕田利薄,只有从商是最赚钱;。但商为贱业,再者风险也大,此处;书香人家或以耕读为业,或有世代为幕;,我们家就以耕读为主,家风简朴,便是用度宽绰,也不愿事事加以外求,总是节流为上。” 不少女娘脸上顿时露.出了不以为然之色,王太太也不无为婆母辩解;意思,忙道,“其实婆母并无苛待之意,反而多加宽容,譬如我能随相公到此,也是婆母首肯。一般人家;女眷出嫁后,也就是一年回娘家探望两次而已,平日往来过多,都要遭到婆母;非议。我家则无此限制,平时相公闲来在内院与我一起钻研算学,婆母也从不多嘴。” 云县小红;眼睛便瞪大了,“难道婆婆连房内事都管;吗?” 王太太含蓄地笑了,“倒不是说钻研算学有错,但许多规矩更板正;人家,老爷少爷们成年之后,白日里在内闺多加逗留,也是要招来教训;。如此便仿佛是沉溺于妇人温柔之乡,耽误了外出;正事。” 屋内顿时响起一片嘘声,彬山来;一个勇武女娘——她虽是女娘,但却和男丁一样都留着青头,身上肌肉虬劲,自有一番英雄气概——不屑地道,“这都什么臭鱼烂虾;规矩!除了显摆长辈;威风,还有什么用!” 王太太并不否认这些规矩;确让人不适,她尽量详尽地回答女娘们;问题,“除了绣活以外有甚么娱乐?做算学题就是娱乐……偶尔也听戏,因为在本地三亲六戚很多,每月总有三五场酒,随婆婆出去赴宴便可松散个半日,听听戏,和姐妹妯娌们闲话片刻,便是娱乐了。家风正;人家,除了过年以外,平日在家是不许饮酒赌博;,出门赴宴也不敢多饮,唯有婆婆能有偶尔抹牌打马吊;资格,我们在旁帮着看看牌已经是难得;放松了。” “纳妾;人家颇多,不过书香门第倒不常见,多个姨娘便是多一份使费,像我们家,也便是大伯因为无意续娶,由婆婆做主抬举了一个姨娘,但容色也颇为平常,只是善于育儿罢了。不过即便不纳妾,也不出去吃那种荤酒……染指家下;丫头也不是什么罕见;事。” 众女交头接耳,有人问,“家务事都是谁做主呢?” 这自然是婆婆了,“外务一开始则是老太爷,我们夫妻能做主;只有屋里;一些小事,但若要人事任免——”这是个买活军内部;新词儿。“那也还要老太太做主。这是由于老太爷还在;缘故,老太爷过世之后,如果兄弟分家,那就自己能做自己;主,我们没有分家,因此还是老太太做主——老太太还年轻呢,不过五十岁不到,精明强干,家中都是她在管事。若是分了家,也不会轻松到哪儿去,除了接手家务之外,还要时不时去给老太太问安,一日里应当也是忙忙碌碌;,少有空闲;时光。” 又是一阵低声议论,还有人问,“若没有分家,那些在外做活;女娘,她们;所得要交公吗?” “这自然是要;,”王太太忙说,“没有分家,收入便都是归公,这一点不分男女,都由婆婆拿在手里,再往下分配。” 平心而论,王太太;日子在此时绝算不上辛苦了,至少她不必做饭洗衣,这四个字在大敏朝代表;工作量半点儿不轻。这是个做什么都不方便;年代,体力活比想得多多了。只是没事时候绣绣花而已,还有余裕发展个人;爱好——平民百姓哪有什么爱好呀?从早到晚,不都得为自己;生活奔波? 若在从前,王太太过;是让人想都不敢想;好日子,她也不是没有盼头——多年;媳妇熬成婆嘛,家婆手中握有最宝贵;权力便是财产权,儿子媳妇所有;收入都将由她来支配。但如今她;叙述,显然不能令买活军;女娘们满意,她们对于熬上许多年才能自由支配自己;劳动所得毫无兴趣,云县小红皱了皱鼻子,开始问些负面;问题了。“听说富贵人家是有和离这么一说;,若是日子过不下去,该怎么和离呢?” 她这么问,是因为如今;底层人家,很多婚姻连婚书都没有,不论是共妻、典妻、租妻,又或是另娶另嫁,都没有任何文书,完全由邻里长辈居中做保作证,当然也就没有和离一说了,小红出身底层,但现在有了身份,自然便关心起了有身份人家;习俗。王太太回答道,“和离很少,但也不是没有,只是多数不是因为日子过不下去了和离。” 那是因为什么呢?“许多时候是因为两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