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谢双瑶的自我营销临城县.谢双瑶 六……(2 / 3)

买活 御井烹香 2957 字 2023-02-20

一集装箱的货那都是好几万个,按说交给亲近的下属也没什么不放心的,但谢双瑶是担心损耗率,因此还没开这个口子。现她的问题是,带了个港口穿,按道理她古代是吃喝不愁,可以一直隐居到死,都过着现代生活的。哪怕是管着一、一村、一镇也都没什么太大的问题。但如果要以天下为目标的话,这港口的物资又有点不够看了,而且多事不能做得随意,必须要有个规矩出来。 比如现,其马脸吴、庄素他们,已经接受了十年的现代教育,还有谢哥他们,其对这种投影仪和幕布、太阳能设备也都挺上手的了,经过一定的培训,应该可以学会用电脑,用手机,但问题是谢双瑶给了他们,给不给别人?怎么充电?肯定是要相应地配太阳能充电设施,那损耗怎么说?什么级别的人能配电脑配手机?这要是个体户不用讲究这么多,但管理一支政治势力,要琢磨的事可多了。 之前一直彬山发展,后来拿下云县,兴建码头,其管理人口都没超过谢双瑶以前管的数,拿下临县之后,摊子越来越大,包括现要吞并许县,也预计买活军将正式进入天下视野,引来各方关注。谢双瑶也逐渐进入全新的领域,她除了己的本职工作(管理、培训、育种)之外,其也不断的学习和思考,并且感到由衷的孤独寂寞,如果是后世,还能找点地位相当的人聊聊,现这世上能懂得她的人唯有己,这种穿越者的孤独也是难以避免的。 至于压力,倒是早习惯了,当领导的人哪能不会处理压力呢。都是习惯了过程学习,且不断修正己的目标,比如谢双瑶刚和张老丈接触的时候,还打着收服张地主的主意,但随着和许县交流的增多,也因为张的态度,谢双瑶对张的计划也不断调整,如今已下决心要严厉处置张地主一,倒不是因为他们欺男霸女什么的——这年头,如果要按后世《刑法》来,乡绅一个个都要牢底坐穿,至少也是个投机倒、『操』纵市场的罪名,这是时代限制,谢双瑶都早习惯了,只是她决定张地主一当做典型处理,让周围乡镇的地主老财都看看,省城有关系又如,胆敢抵抗买活军的渗透,霸占买活军想要的资源,是这个下场。 立威,这一点争霸天下是重要的,对谢双瑶这个女大王来说当然更重要了。不论是昨晚的阅兵,还是今日的视频放映——其是剪辑了一下春晚歌舞,别的节目她也没放——都是营造己的形象,对外释放信号。这或多或少也是无奈之举,但也没办法,她是女的,过了年才十五岁,这让她不得不出这些歪招了。 要说原因,看一点能明白了,现买活军这的读书人,王举人是因为女儿生病了,没别的办法来的,雷郎那几个都是被牛痘吸引过来的。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原本混出一点名堂的人来到买活军的地盘吗? 没有,别说正经的书香门第、世大族了,连私盐贩子都不会考虑投靠这股势力。各地的魔教虽然也有圣女一说,但大都知道不过是个噱头,圣女的背后还有教主,至少也都是三十岁往上的老男人,这种人才被认为是可以搞出动静,可以谋大事的。谢双瑶想要让买活军具备对人才的吸引力,那只能是让大充分的认识到她的确并不平常,甚至是传统认知的仙人。——虽然她己有时候也左右横跳,看着扫盲班已毕业的活死人那顶礼膜拜,还是有点恨铁不成钢的恼火痛心。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她能治好病,会有一批人为了亲人的健康来到买活军的地盘和她交易,然后被买活军超时代的科技感收服,开始向买活军靠拢。她能发明牛痘,能传授治病救人的知识,然便会吸纳另一批人才。谢双瑶对人『性』的认识充分而清醒,对这时代也没有过高的估计,这个时代,这种时候谈理想,是有几分可笑的,95以上的民众是文盲,根本没开到能拥有理想的程度,剩下5的人也没接受过一点新思『潮』的洗礼,甚至新思『潮』本身现都还没诞生,她能和这个年代的人谈的只有利益,谁的利益和她捆绑得紧,她能依赖谁。 所以张地主是必须要消灭的,因为大难找到共同的利益,冲突点倒是多,而刘老大却值得收服,他是己不来,谢双瑶也不是没别的办法,刘老大麾下的兵临城县常来常往,买活军总有办法让他们看到阅兵。刘老大己积极主动,这倒是出乎意料,省了她多事。谢双瑶认为她和刘老大至少目前有共同利益——刘老大想继续做他的私盐生意,而只要不买活军的地盘做这个,谢双瑶对此并不反感(当然刘老大买活军的地盘卖私盐也赚不到什么钱),而且她逐渐发现私盐贩子是现她该拉拢的一批人。 倒不是为了别的,而是因为私盐贩子以及乡村货郎,这个年代,维系的是下沉的乡村商业网络,而且有许多封闭的乡村甚至连货郎都不太需要——但他们却是一定要吃盐的。用后世的话说,私盐贩子是大敏朝的‘后一公’掌握手的人。如果一个政权想要达成对己地盘的精细统治,那他们的前期调研非得跟着私盐贩子一起做不可。 精细统治对大敏朝来说,是一个有弹『性』的概念,精细精细的时候大概能下到县,粗放的时候,像是如今,皇权的触角可能仅止于一些重点城市。重点城市之外的广袤国土上,他们只能依赖地主来间接『性』地统治这些土地。——当然,这是按后世的标准来衡量,如果用大敏朝的标准的话,只要按时纳粮交赋,麾下没有另立山头,没有农民造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