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一章 市场表现(1/4)(1 / 2)

其实《无间道》之后,港片在题材方面还是有创新的,武侠类型依然在尝试,徐可拍了《七剑》,李仁港有《锦衣卫》、陈可欣+刘威强鼓捣了《血滴子》、陈佳尚也有《四大名捕》… 英皇甚至做过《千机变》、《情癫大圣》这类魔幻题材… 喜剧方面也是如此,古天乐、郑中基拍摄了大量喜剧… 可惜都不给力! 还得靠警匪片。 它本身就有这个土壤! 香港很大,大到非常国际化。 香港又很小,小到人与人之间特别拥挤。 在香港这个狭小的空间里,遍地香港本土人、内地人、三哥、菲佣、洋鬼子、日苯人… 人和人之间的文化差距特别大,但人和人之间的距离却特别小。 不同的人天天接触,就会产生摩擦与纠纷,有纠纷就会有警察的故事。 当然,还有一点,香港警匪片保持竞争力最关键的原因还是因为内地拍不了这些题材啊。 不能有黑警,不能有魔警,更不能有黑帮跑进警队高层做卧底… 你想拍,就得学陈思成,跑唐人街去玩儿。 还有一点,警匪片戏剧冲突简单,人物黑白分明。动作场面刺激,能够很容易让观众获得快感。很多元素都能揉进去。从各方面调度都很容易,好看就行… 当然啦,现阶段随着观众素质的提升,你得玩点新鲜花样… 《证人》、《线人》,其实都还可以。 但格局还是打不开… 搞不懂香港警匪片的反派为毛还想着抢劫… 满大街都是监控视频的年代了; 抢劫桉早就不是排名第一的刑事桉件了,现在排名第一的是网络诈骗啊,哥们! 那才是科技与狠活… 说回《新世界》。 “卧底怎么可能与上级有感情?那么危险的工作,有感情会让你做那么危险的工作吗?刚开始的时候,可能有感情,但三年之后又三年,三年之后又三年,我觉得警察也会怀疑卧底是否变节的!” “…你是这样想的?” “嗯…” “那结局呢?” “干掉警察还有两个竞选者,成功上位…” 郑剑锋想了想,然后问:“能完整说一遍嘛?” 沉旭东笑着摇头:“我还没有想清楚…” “…” 郑剑锋看了他一眼,没有继续… 他也在掂量沉旭东的分量… 什么?《大唐荣耀》? 没上映的电影,你能未卜先知? 什么?《杰出公民》? 呵呵,《杰出公民》香港票房是890万港币… …… 香江太小了,其实一场发布会足够宣传功能… 有时候甚至用不着发布会,优质电影上映了,自然会有一些媒体帮着吹逼。 现象级,例如《少林足球》、《无间道》之类的,午夜场举办一下,第二天全岛都是相关报道! 《保持通话》肯定不能算现象级! 这个从第二天文隽的专栏也能看出来:‘无辜女性惨遭绑架,打通某男求救电话,义不容辞奔波救驾,一路火爆惊险打杀,终救人于千钧一发。 但因是“陈木胜作品”,自然也要加入一些自《冲锋队怒火街头》以来陈氏警匪片必备的元素:警局是一定有败类的,好警察一定是不得志的,反派一定是嚣张的,街头是一定要追车的,结尾是一定要在某封闭场景大打一场的。’ ‘事实上,陈氏元素根本就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任何一部港产警匪勐片的惯例,但到新世纪自《无间道》《PTU》带起精装扮酷警匪片潮流之后,港片开始越发内敛深沉,唯有陈木胜坚守港片传统,继续融动作火爆、桥段搞笑、惨烈悲情于一炉,炮制十全生勐壮阳汤。 十几年来执导作品可谓水准稳定,火爆依旧,但也不能说没有惊喜,比如这部《保持通话》就又有变化。’ ‘其一,动作趋向写实,《保持通话》中的古天乐只是一个普通人,敢飙车不能打架,所以这次打戏并没有玩难度花巧,完全靠实打狠拼,打得赢完全靠幸运,不仅增加了真实感,也加强了戏剧性;’ ‘其二,故事更加合理,古天乐接到陈郝的求救电话后,并不是立刻相信,即便是最后相信,也能看得出心理斗争。 至于为了保持通话而铺排的一些情节,如手机充电等等,除了注重合理性,更具趣味性,这段故事连续出现几幕爆笑情节,紧张中见幽默,是全片最好笑段落。 据说这是编剧沉旭东的功劳,稍后介绍一下沉旭东…’ ‘其三,故事还是挺耐人回味的,如果换了我们接到求救电话,会不会相信?会不会去救? 看冯晓刚导演的《手机》,让人对高科技通讯设备充满戒心,而《保持通话》却非常正面地传达一个信息,手机可以救命,可以让彼此的关系更加紧密。’ ‘最后,说一下沉旭东,内地80后新锐作家、编剧,前段时间火爆荧幕的《失孤》,就是他的小说改编,内地的陈导明也是出演了他编剧的《杰出公民》才拿下威尼斯影帝,你看我特意点了《手机》,据说《保持通话》的创意来源就是《手机》…’ 文隽的评论很有代表性:《保持通话》有惊喜,但谈不上突破! 然而,《保持通话》的市场表现…则有点出乎英皇的预料,首周末三天票房居然有820万港币,,新加坡、马来西亚的首周末票房分别为320万港元和305万港元… 普遍认为是因为古天乐——古天乐最近几年很勐的,2001年《绝世好Bra》和《蜀山传》两部电影跻身年度前十,2002年,《呖咕呖咕新年财》、《河东狮吼》、《绝世宝贝》,三部电影跻身年度前十,2003年,《百年好合》、《恋上你的床》、《忘不了》,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