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剧组反应(1 / 2)

一般来说,记者、媒体是不能私自进影视城采访正在拍摄的作品的,正在拍摄中的影视剧也会下达媒体禁止令! 所以,后世才会有代拍的嘛… 作品宣发一般会交给专门的媒体负责报道,会在一个规定的时间安排媒体探班、采访啥的… 但…沈旭东不一样,他是跟组编剧,记者采访他并不耽误正常拍摄,所以,制片主任就同意了! 采访他的媒体不是很出名,好像叫《中国娱乐报道》… 最开始他问的是‘《侠之大者:江南七怪》是你写的吗?’ 沈旭东点头:“对。” “那您为什么要写呢?” “赚钱啊,现在金庸剧正当红,随便写点看法就能刊登…” “那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写的?” “去年吧,我最开始是蹭《笑傲江湖》的热度…” “蹭热度?” “就是剧集播出,媒体热议的时候…” “那您怎么看那版《笑傲江湖》?” 沈旭东愣了一下,想了想道:“感觉整部剧的精神气质与主题诉求完全背离了原著小说,原著小说的精髓是权力争斗,置换成谁武功天下第一的竞技游戏…但我还是挺喜欢的,除了李亜朋版本的令狐冲实在不合口味,其它方面的都不错,符合东方审美,衣服色调还是背景衬托都是自然的美感。” “你也觉得李亜朋演的不行?” “那当然,令狐冲的底色是真诚,背负着惩恶扬善的包袱故作潇洒,其实在江湖里浮沉挣扎,内心苦闷,潇洒只是一个面具,但李亜朋…不说别的,就说假装将军那场戏,演的真烂!” “…很多人说吕颂贤版本的更经典!” “很正常,”沈旭东耸肩:“大陆剧和大陆演员总是被过分的低估,更可怕的是还要过来踩上一脚。很多人连完整的电视剧都没看过,就开始吹捧那边贬低这边,这是很不公平的,但也是常态…我们继续努力呗!” 这个话题结束,换了《射雕》:“您看了最新版的《射雕》嘛?” “有关注,但没时间看…” “关注什么?” “媒体评价呗…”想了想,沈旭东道:“我发现一个问题,就现在吧,剧好不好,收视率说了不算,评判权在媒体手里。 其实,媒体只代表一部分人的趣味,偏小资。他们认可的作品,收视率反倒没那么高。 我感觉现在对我们这些编剧来讲,最大的困难就在于如何中和这两个评价体系。” “您说的没错,《射雕》的收视率其实挺高的…” 《射雕》开播,江苏、浙江、江西、湖南、湖北、广东、四川、云南、山西、吉林等14个省各大城市,《射雕英雄传》的收视率均为各台的第一名。 不仅如此,从商业回报上来讲,买下首播权的浙江台,虽然创纪录的7万一集,但是广告收益高达2000万! 绝对是有赚头的。 “…那聊一下《天龙八部》,您觉得这版《天龙八部》能超越tvb版本么?” 沈旭东想了想,道:“首先,我要说一句:港剧的制作不会大气磅礴,但是,他们也懂得扬长避短,不擅长的方面,就绕开,虽说小家子气,但是,节奏明快,配乐扣人心弦,选角合适,对于观众来说,也容易入戏。” “再来说说tvb的制作模式,延续邵氏片场流水线制度,尽量节省,用棚景,很少用外景…” “《天龙八部》制作班底也是知道自己这方面的不足,拍戏取景都以近景为主,突出演员,强调意境,这样扬长避短,增加画面可看性。 另外,必须强调一点,《天龙八部》拍摄时候,李天胜导演团队已经经历过《鹿鼎记》、《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三部金庸剧的历练,团队更加成熟了,《天龙八部》绝对是集大成制作,本着电视剧观众的观感为主的原则,删繁就简,节奏明快,运镜、音乐、演员表演都是上乘,所以,可看性非常强!” “还有一点,我要讲一下,可能很多人不知道,tvb几乎是集全台之力打造的《天龙八部》,tvb本身是极其讲究商业、效率的地方,但是《天龙八部》仅仅第一集第一场,乔峰出场拍摄,就用了40天。” “谈超越,估计不太可能!tvb再来一次,也超越不了!” “但tvb版本的《天龙八部》偏离原著,也是不争的事实,而且在人物刻画和情节择取上总逃不出快餐式娱乐文化的杵臼,少了原书的那种韵味和烘托主旨“求不得”的深刻性。” “所以,我们只要按照原著剧情框架拍摄,结合大陆的大好河山,就算不能超越,我觉得也不会差太多!” “说得真好,那…” …… 沈旭东在这边陪着记者侃侃而谈,《天龙》剧组,很多人都知道了沈旭东接受采访的事情,也知道了他的那篇《侠之大者:江南七怪》… 众口皆赞… 这个年代,才子还是挺吃香的。 更何况沈旭东还是个大帅比,戏文系在读学生。 主要是姐姐们对他印象很好,帮着吹… 而且沈旭东很尊重人,《天龙》剧组,跟他打交道多的,除了姐姐们就是一帮配角,比方说四大恶人之类的… 大家对他印象都不错。 这回算是量变引发质变… 好吧,差远了… 毕竟他的身份依然只是跟组编剧。 算是剧组的小调剂而已! 《天龙》剧组,可是有林志颖的,谁踏马关心一个跟组编剧? 倒是王语嫣的扮演者柳亦菲对他挺有兴趣的,或者说想请教一下编剧对王语嫣的理解… 不过,她不好意思直接找沈旭东… 也没法找,她妈妈24小时看着她。 主要是黄小蕾跟舒倡还有蒋芯聊天的时候,提到了沈旭东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