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约稿…(1 / 2)

02年,手机其实已经在大学生里面流行起来了,但对沈旭东来讲还是件稀罕物品… 诺基亚8250和8310是现如今最火的两部中端机,价格分别是1790和2490。 沈爸爸有提议给沈旭东买一台… 他自己拒绝了——太贵。 还是用电话吧,宿舍就有电话… 沈旭东考进中戏后,跟以前的同学也不怎么联系,家里面要找他的话,会直接打电话,偶尔他也会用电话卡… 本来他是打算省吃俭用攒点钱买个手机的,这次赚了3000块,有钱了,当然第一时间买个手机! 赵林海陪他一起… 买了一台诺基亚8250,然后又选了个号,充了200块话费… 办完事,两人往学校走,赵林海教导他:“你要做编剧,在京城立足,手机还有汽车这两样东西一定要有!” “手机我知道,汽车?” “汽车方便出行啊…比方说有个剧组在怀柔拍戏,找你去改剧本,你怎么去?” “打车啊…” “那如果是晚上三点,你一时半会打不到出租车呢?” 闻言,沈旭东点了点头:“嗯,那我下一步目标就是买辆车!” “…先买个二手的,两三万就成…” “两三万…也好贵啊!” “咱现在是大一,接活的机会比较少…等到大二了,就可以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 沈旭东略带好奇地看了眼赵林海:“我怎么感觉你们对学校活动都很重视?” “当然!其实央视的小品大赛很多创作者都是各大艺术院校的学生!” “真的?” “当然,做得好的会直接被推荐上春晚!” “那我们学校有嘛?” 赵林海有点小尴尬:“我们学校比较少…因为我们对口的是各大话剧团…所以,偏严肃作品,春晚小品主要是喜剧…” “哦…” 赵新来了句:“军艺那边出了很多作品都直通春晚了!” “谁?” “黄宏的《卖挂历》,孙涛的《纠察》都是他们在军艺时候创作的!” 旁边的赵林海纠正道:“《卖挂历》是辽宁春晚…” “…想上春晚除了作品,还得有贵人提携!” 谁是贵人? 曲艺协会的一些领导呗,所以,那帮相声演员可以顺利转型小品… 所以,姜昆的《欢乐方言》无聊到破记录,依然可以上春晚! 多说一句,曲艺协会每年年都举办一堆的采风活动,会务差旅住宿,一次几十人,四五天,而且还会组织类似旅游之类的采风,几十个人吃喝拉撒,这么一场会务下来,得至少几十万吧。 不是说这个钱不该花,但你花了钱,至少得有点效果吧? 每年花这么多人力物力出来,多的不说,至少有个两三个新的脍炙人口相声段子吧。 有个毛,上春晚还是自己十几年前的作品! 牛群冯巩的相声《小偷公司》起码有两个是一线人员… 赵林海跟赵新聊起了晚上准备去黑匣子看话剧——黑匣子是中戏的实验话剧剧场,每晚都有大二、大三的学姐、学长们上演一些话剧… 应该是要票的,但是墙不高,没票就翻… 反正没人查! “要不,喊上小沈,他还没去过呢!” “…他晚上要去图书馆吧?” 两人看了眼沈旭东,发现他在打电话:“喂,对,这是我的号码,有空的话可以联系我…” “嗯,刚买的手机,第一个就联系你了…” “咱还是发短信吧,我听说打电话的话一分钟一块二…” 挂断电话,沈旭东注意到两个哥哥惊讶的看着他,他有点手足无措:“怎么了?” “你给谁打电话?” “曹兮文啊…” “你有她号码?” “对呀,她之前让我记下来,买了手机就告诉她…” “你想泡她?” 沈旭东摇头:“没有啊,就是交个朋友…” 赵新疑惑:“为什么?” “什么为什么?” “挺好看的,为什么不处一处?” “她没有那种让我一见面就决定此生非她不可的感觉!” “…” 赵新有点无语,看了眼赵林海,后者问:“那你今晚…” “哦,去图书馆…我今天要看萧伯纳的《业余的社会主义者》…” …… 廖高翔回到宿舍的时候,房间只有赵林海和赵新两人。 “旭东呢?又去图书馆了?” 赵新随口道:“有美女约他吃饭去了…” “真的?那个曹兮文?” “应该是…” “啧啧,这才是大学生应该有的样子嘛…” “对了,你姨怎么说?” “我姨说金庸武侠人物讨论量一直很大,旭东的三篇稿子都能刊登…稿费千字300…” “300?” “嗯,刊发在《BJ青年周刊》上,其中《文化》栏目准备新成立了一个子栏目叫‘话江湖’,他的那篇《毫无责任感的令狐冲》会成为开栏之作…” “我说稿费怎么那么高,是杂志,不是报刊?” 廖高翔随口解释:“报刊也要啊,前两个刊登者报刊上…对了,我姨让他多写几个类似《毫无责任感的令狐冲》那种新颖观点的内容…” “这是约稿了?” “嗯,听说他们报社的总编也非常讨厌令狐冲…那篇文章非常对他的胃口!” “那你打电话跟他说一下吧…这是他的手机号码…” “他买手机了?” 赵新插话:“嗯,我们旭东志向远大,下一步准备买车!” 他说这话一点讽刺意味也没带,反倒充满了欣慰。 赵林海也跟着道:“有时候,我会想,要不要学学老四…” “学他?” “天天泡图书馆…真用心啊!” “没用,”廖高翔摆手:“我跟你说,咱学不来老四,他的脑子跟人不一样,不说别的,咱就说金庸武侠,咱们都看过《笑傲江湖》,我们觉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