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拖字诀,天下大势(2 / 3)

三国之银狐 玩蛇怪 2185 字 2023-02-20

到了成都门口?那岂不是成都已经陷落?” “应该不会。” 蔡笃分析道:“伯父大人想想,张鲁从巴郡南下之后,自湔水、广汉沿线几乎无险可守,他派兵在外岂不是败得更快?因此收缩兵力至成都,以分东岭为界,将张鲁大军拦在成都之外,乃是明智之举。” 分东岭就是后世成都东面的龙泉山脉,此山脉宛如一道天堑将成都平原包容起来,与外界分隔。 所以刘章选择收缩兵力至成都,就是利用了龙泉山脉作为防御重心。 这显然比在外面分兵驻守各个城池强得多。 毕竟在益州一旦被打入进四川盆地,那么几乎就无险可守,而各个城池又非常分散,兵力分散开来,就会被逐个击破,因此在不敢趁着张鲁与蔡冒交战之时主动出击,而选择被动防御的话,刘章的选择其实是对的。 蔡笃继续说道:“这些日子我们因为与长皇子的事情而一直没有关注益州,可刘备一定会时时刻刻派人去查探消息。他现在还能安然稳坐秭归,就意味着至少张鲁还并未威胁到刘章,毕竟从去年年底到现在,也不过是过去了半年时间,张鲁没那么快将刘章消灭。” “唔。” 蔡冒点头道:“子穆之言,甚为有理。” 胡政也说道:“那我们现在是否应该立即派人去西川打探情况,若刘章有变,刘备就会立即进益州。刘琦没了外援,我们可先夺回荆南,再进攻江夏。孙权巴不得黄祖死,也不会帮他,到时候太尉就能为陛下收复荆州了。” “其实我们也不用这么麻烦。” 蔡笃说道:“若西川有变,刘备就会立即出兵前去,他手底下那么多益州降卒,恐怕早就思想心切,时时刻刻想离去,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驻守江陵、竟陵等地,看住长皇子和刘磐即可,慢慢等待着时机到来。” “好。” 蔡冒大笑道:“我家有麒麟儿,蔡氏何愁不兴。” “都是伯父大人提携。” 蔡笃微微一笑,他其实是个很聪明的蔡氏后代,不然这两年蔡冒也不会如此培养他。 只是世人不知,蔡笃是蔡瓒的儿子,邓洪是他的亲姐夫。 ...... ...... 五月份,蔡冒驻兵江陵与竟陵,按兵不动。 一来他在打造长江水师,自从巴东一战之后,长江水师算是半残,虽然江夏水师也半残,可人家实战经验可比长江水师强得多,所以长江水师已经很难和江夏水师争雄。 二来他也需要等待时机,刘备现在就赖在秭归不动,随时可能会与刘琦联盟在一起,这一点不得不防,所以双方就一直这么耗着。 反正南阳这个荆州产粮基地还在襄阳手中,哪怕只有南郡和南阳二郡,刘琮的底蕴其实也更足。 要知道当时北方流入荆州的人口基本都在南阳和南郡,江夏在当时人口不过二十多万,江夏水师连自给自足都非常艰难。 历史上因曹操南下,刘表大部分精力放在北方,无暇支援黄祖,导致黄祖极为困顿,军队穷困潦倒,不得不在江上经商勉强维持生存,最终被孙权击破,可见江夏之残破。 所以耗下去对于蔡冒他们来说,并不是一件坏事。 而刘磐在占据了长沙郡之后,就立即驻扎于罗县,也就是后世湖南汨罗市、湘阴县一带。当时此地的洞庭湖区域叫做青草湖,可谓是水域连绵万里,乃是一片浩瀚洪涛。 汉代的洞庭湖与后世被切割成东洞庭湖、南洞庭湖、目平湖、东南湖、万子湖以及七里湖等数十个大大小小的湖泊不同。 当时的洞庭湖有6000多平方千米面积,大概是后世的两倍还多一半,水域面积非常大。 那时候也没有围湖造田,历史上在东西两晋南北朝时期,还扩大过一次,到唐宋时期记载就已经有八百里洞庭湖之称,因此可以说这片湖泊将整个荆南荆北给分隔开来。 刘磐驻扎在这里,就是扼守住了从洞庭湖通往湘江的口岸,这样如果蔡冒主动南下进攻长沙郡的话,就必须坐船,自然也就必须经过此地。 双方便隔着洞庭湖僵持,虽然都没有见到对方的兵马,可浩瀚的洞庭湖上,却每时每刻都有斥候船只打探消息。 江夏那边则是依旧按兵不动,在缺少了襄阳来的粮草之后,江夏其实就陷入了粮草危机,不过荆州粮草虽然主要是南阳盆地供应,可荆南此时也人丁兴旺,在夺下荆南之后,刘磐可以为江夏输送粮草。 黄祖就派遣江夏水师在洞庭湖至西陵一带的长江沿岸游弋,保护粮道安全。这样一来,刘磐就与刘琦连成一片,两方兵马一南一东,加上刘备的大军,钳制住了中间的蔡冒。 时间就在两边这种对峙中悄然流逝,荆州在一夜之间,仿佛变得太平起来,没有人开战,也没有地方在打仗,一切都好像发生了,又好像什么都没发生。 唯有世家大族之间,暗地里无数信件互相交流,才宣示着暗流涌动。 而就在荆州短暂罢兵的时候,益州张鲁,正在勐攻牛鞞和涪城,涪城兵少,最终为张鲁所克,张任、刘循、刘璝、冷包等人不得不退往绵竹、雒城等地继续固守。 庞曦驻守牛鞞,此地为后世简阳市,地处沱江右岸,周围丘陵无数,易守难攻,张鲁久攻不下,双方一直没有分出结果来。 刘章与张鲁相持,北方的曹操则还算比较顺利。 之前他设计打败了袁尚,正准备趁胜追击,结果在他包围邺城的时候,袁谭趁虚而入,霸占了冀州大半领土,等到袁尚被打得北逃的时候,除魏郡以外,其余地方基本都被袁谭占据。 这让曹操大为怒火,出兵打得袁谭节节败退,正要消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