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生擒孙权(三爷一路走好)(2 / 3)

三国之银狐 玩蛇怪 2673 字 2023-02-20

河口有一片码头,上面船只不少。 沉晨走过来观望,他发现临城和陵阳确实是一片易守难攻之地,而且这个时候江东的后防线也确实空虚,如果他的粮草补给充足,人员也足够的话,还真敢顺着泾溪,也就是后世的青弋河一路杀到芜湖去。 可惜粮草和人员都不足呀。 正想着,船队就已经离陵阳不足二里,江面宽阔,在码头上的人早早地就看到了他们,与临城守军不同,这些人纷纷吹响号角,由于双方不同体系,江夏水师也不知道他们在吹些什么。 过了片刻他们的船队依旧飞速航行,见对方没有回应,陵阳的守军顿时察觉到不对,便马上吹响了急切的号角声,惊得整座城池都慌乱了起来。 此刻陵阳城内,一名二十余岁的青年男子正跪坐在县衙府邸后院的书房看书,忽然听到城外隐隐声响,皱起抬头去看。 “将军!” 一个五十余岁的老者急匆匆进了后院,对那青年说道:“快走。” “东部大人出什么事了?” 那青年正是孙权,他口中的东部大人叫做张纮,孙权称呼江东群臣一般多称呼表字,唯独张昭称呼张公,张纮称呼东部大人,以表示尊敬。 张纮沉声说道:“不知道哪里来的一股江夏水军突袭到了陵阳,快随我走。” “什么?” 孙权大惊失色,连忙丢下书本起身准备和张纮一起逃跑,末了又想起什么,便去拿放置在一旁的印玺。 他现在的身份为镇南将军、会稽太守、吴侯,其中职务最高的是吴侯爵位,为吴县县侯,乃是金章紫授,是身份的象征。 所以其它的印章不会带在身边,唯独这枚吴侯金印一直随身携带,作为下达命令时盖章用。 拿了印玺之后,孙权和张纮就急匆匆出了后院,后院和前院有数十名护卫,保护着他一路往南门方向去。 此刻城头上一片喊杀声音,仅仅一会儿的功夫,西城门就已经被攻破,敌人杀入了城内。 陵阳的守军本来就不多,只有不到五百人,沉晨又是突然发动袭击,大量的梯子直接爬上了城墙与江东军鏖战,很快就把城池拿下。 江东军溃散的士卒纷纷往东城门方向跑,往后面山里去了,唯独孙权和张纮趁乱跑出了南城门,打算顺江而下,找一艘船只跑到泾湖,也就是后世安徽黄山脚下的太平湖去。 很快他们跑出二里远,远远地见到了南面渔村边有数艘船只,张纮大喜地走过去派人跟当地百姓交涉,要到了几艘渔船,便打算乘坐渔船保护孙权离开。 但他们才刚刚上船,船只还没划起来,两艘斗舰如箭一般飞流而下,此时再想上岸已经来不及,很快他们就被这两艘斗舰给团团包围。 “将军,快,把印玺给我。” 见此情形,张纮急中生智,将自己腰间的腰带解下来偷偷递给孙权,然后去拿他的金印。 孙权一犹豫,最终还是把吴侯印章给了他。 张纮则羊装害怕蹲在船舷边上,偷偷将印章和孙权的腰带给扔到了水里,同时低声嘱咐周边亲卫,让他们不要暴露孙权的身份。 孙权看着张纮把自己的印玺扔下水去,脸色抽搐。 这可是他最喜欢的印章,也象征了他的身份啊!就这样被沉入了江底。 这个时候硕大的斗舰上方出现了沉晨的身影,对方二十多人总共三艘小船被两艘斗舰围起来,沉晨俯瞰着下方渔船,沉声说道:“陵阳城谁是守将?” 众人几乎本能看向孙权。 但张纮刚好站在孙权身边,于是挺身而出,说道:“是老朽!” “你是何人?” 沉晨问。 张纮答道:“老朽张纮。” “原来是子纲公。” 沉晨语气缓和下来,拱手说道:“不知子纲公在此,多有得罪。” 张纮还以为对方要放过他,大喜道:“将军要放我离去吗?” 沉晨笑道:“我亦是儒生,最喜钻研经学之道,今日能见子纲公,当真是幸事,还请随我一同进城,我好当面请教。” 张纮是江东大儒,地位堪比荆州大儒宋忠,早年曾经跟随多位大儒学习经文,后来学成回到广陵,大将军何进、太尉朱儁、司空荀爽等人都有过征辟,是非常出名的一位经学家。 沉晨自己也研究经学,在荆州的名气已经非常大,但当时各家流派不同,像荆州就擅长古文经学,巴蜀就流行今文经学,所以遇到一位大儒,自然想探讨探讨。 更重要的是,张纮不仅是江东大儒,同时还是孙权最倚重的谋士,手里有了这张牌,周瑜等人投鼠忌器,即便回军也不敢大举进攻陵阳,到时候他选择从陵阳撤往南昌的下一棋,就怡然很多了。 “吾才学不足,哪里能教你什么呢?” 张纮面露难色。 沉晨拔出腰间的刀笑道:“在下东海沉晨,先生若愿意与我探讨经学那便相安无事,若是不愿意的话,我也只好杀了先生,毕竟现在正在打仗,各为其主嘛。” 东海沉晨? 一旁孙权顿时握紧了拳头,缓缓伸手摸向腰间的吴越剑。 与后世大家想象的菜鸡不同。 其实早期孙权还是屡次会亲自上战场,中期合肥之战也他自己作死去前线导致大败。 打黄祖和打山越的时候,孙权还几次手刃敌人,颇有父兄之勇。 只是张昭张纮等人屡次劝戒,后来才收敛。 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孙权并不缺乏与敌人亲手交战的勇气。 只不过他的武力值有限,跟父兄没法比,因此才在合肥之战变成了一个笑话。 “原来是沉将军。” 张纮拦在了孙权面前,苦笑道:“将军大名,我早有耳闻。既然如此,那我也只好陪着将军去了。” “这小子还敢摸剑,倒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