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 乡野(2 / 4)

三国之银狐 玩蛇怪 3775 字 2023-02-20

情愿,但既然沉晨有命令,他们也只好回去驾驶马车,往隆中的方向赶。 由于距离比较远,即便是驾驶马车一个来回最少也得一个时辰,沉晨便对赵化说道:“他们回来还要一段时间,不如兄先在这里等着,我们进村聚走走。” 赵化很奇怪地问道:“这些日子二位小郎时常在周边乡野走动,见了我们后常问一些关于蓄养牲畜,种植麦谷的问题,倒是不知道是何缘故?” 沉晨笑道:“我自徐州来,徐州人如何种麦谷粟苗我很清楚,但是荆州人如何种植倒是不知。这南北气候不同,种植时间也有差异,故而询问一下,方便以后做事用。” “做什么事?” 赵化纳闷道:“莫非小郎是打算来荆州生产作业?” 沉晨摇摇头道:“那倒不是,是想看看何时农闲,我好在附近乡野招收学生,教他们认字,讲些粗浅的学问。” “小郎要招收学生?” 众人惊奇不已。 乡野发生点什么事情,很容易遭人围观议论。 这边正是村口,上午大家劳作之后,午时就会回家准备下午吃食,因而这个时候大家都从田里回来,见到似乎发生了纠纷,便纷纷过来。 一会儿的功夫周围就有了二十多人,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颇有些后世村口情报中心的意味。 听到沉晨想要招收学生,众人一个个都啧啧称奇。 有人道:“小郎怕是自己都没学好,就想着教学生,这怕是不行吧。” 还有人道:“不知道小郎有真才实学没有?” “不管有没真才实学,但看人家小郎那穿着气派,必是权贵人家子弟,能教咱们子侄识字肯定是件好事。” “这倒也是。” “只是可惜了,读书是那些世家大族的事,咱们这些农家子孙几岁就要为了吃食奔波,农闲的时候也得上山捉鸟逮兔,再不济也得放牛羊挖野菜,怕是没那么多功夫。”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 虽说能有个人来乡里教小孩读书是好事,但古代的小孩基本上从四五岁就是家庭劳动力,从小放牛羊斩猪草挖野草,一刻都没有清闲。 这一点其实沉晨也知道,他在黄门亭的时候周边乡亭村民家的孩子都是如此,甚至他小时候也是这样过来的。 如果送去读书的话,就会少一个劳动力,多一张吃饭的嘴,对于家庭会是一个很大负担。 所以沉晨也只是微微一笑道:“我知道,所以我才在周边乡聚走走,一是了解诸位的疾苦,想知道大家的生活过得怎么样?二是也想找找学生,万一有家庭稍微富裕些的,愿意送来读书的呢?” “原来是这样。” “不过想找学生怕也是不容易,咱们周边乡聚,哪有什么富裕人家。” “东面的丰亭倒是有大户人家子弟,听说姓徐,还有姓石姓崔姓孟的,是前些年搬过来的,好似是权贵子弟。” “权贵子弟也不需要别人教书识字吧。” 乡民们叽叽喳喳的说着。 听到他们的话,沉晨倒是知道对方指的应该是徐庶、崔钧、孟建、石韬四人,也就是诸葛四友。 诸葛亮自从叔父病逝后,就隐居于隆中耕作,并且时常会鱼梁洲向庞德公请教。 徐庶和庞德公关系匪浅,诸葛亮的姐姐又嫁给了庞德公的儿子庞山民,于是在那之后他们就互相认识,引为友人。 刚好这四人就住在襄阳城西,离诸葛亮的隆中只有四五公里距离,所以才每天混迹在一起。 不过那应该是诸葛玄病逝后的事情,至少现在诸葛亮还跟他们不熟。 众人正说着,过了约一个小时,马车声响起。 沉晨回头一看,看到远处沉奇和邓皮飞速地驾驶着马车过来,二人因为心中不忿,感觉受了冤枉,所以快马加鞭,快速赶来想证明自己的清白。 过了片刻,马车到了村边,二人停下马匹。 邓皮把非常疲惫的两匹马解开绳索,牵去河边饮水休息,沉奇则从车厢将捆好的猪抱出来,放在赵化脚下说道:“你看这是你的猪吗?” 那猪不大,应该也就百来斤。很多人以为猪应该很肥胖,要有个两三百斤才是标准大肥猪。 但那都是后来培育的品种,一般也就两百斤就出栏可以卖了。 而中国古代的猪长不了那么大,百斤左右就能出栏,能长到两百斤以上都是非常罕见的猪,所以沉奇可以轻松抱得动。 赵化低头看着那猪,眉头皱起来。 周围他的几个兄弟说道:“看着好像就是大兄你的猪。” “应该错不了。” “好呀,你们偷了我们的猪。” 当即赵化身边的几个兄弟怒视着沉奇。 沉奇大怒道:“你们胡说,这猪是我们花了五百二十七钱买的。” “那这头猪跟大兄家的猪一模一样!” 有人说道。 沉晨面色严肃地看着一言不发的赵化道:“赵郎兄,请确认这是不是你的猪。” 赵化是个实诚人,迟疑说道:“有八九分相似,只是......” “只是什么?” “只是我那猪耳朵上有点很小的白斑,这猪没有。” 他指着那猪的耳朵。 我国古代没有白猪,都是黑猪。 如果是相同体重,其实看外表都差不了多少。 但赵化家的猪有一个特征,那就是耳朵上有白斑,所以令他很犹豫。 “我知道了。” 沉晨点点头道:“这样,这猪你先拿回去,也许是别人盗走了再卖给我的卫士,也许这不是你的猪。如果有一天你的猪回来了,或者你确定这猪不是你的,就请你还回来可以吗?” 沉奇差点没气死,怒道:“小郎,这明明是我们买的猪,你怎么能送给别人呢?” 沉晨笑道:“不是送,是暂时先放在赵郎兄这里,至于猪的事情,其实我